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21 01:15:06

摘要:目的 分析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从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与观察组(25),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利巴韦林;喜炎平;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中,手足口病(HFMD)是在多种肠道病毒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臀部、口腔、足部、手部等发生疱疹为主要症状表现,少数患者会出现心肌炎与脑炎,高发年龄段为3岁以下儿童。如果患儿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部分患儿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生命安全造成为威胁,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药物研究十分必要[1-6]。 本文主要分析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效果明显,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与观察组(25)。均符合2010年《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7]。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肾炎、慢性肝炎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排除。对照组10例女,15例男,年龄为7个月~5岁,平均为(2.31±0.56)岁;7例年龄3岁;8例重症病例,17例普通病例;其中6例体温>39℃(24.00%)。观察组12例女,13例男,年龄为6个月~5岁,平均为(2.22±0.43)岁;7例年龄3岁;9例重症病例,16例普通病例;其中7例体温>39℃(28.00%)。将两组患儿的年龄、体温、性别等资料进行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取对症处理治疗,包含常规补液、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补充能量,并采取皮肤、口腔疱疹护理,对于伴有细菌感染患儿需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静脉滴注10mg/(kg・d)~15mg/(kg・d)利巴韦林注射液(国药准字H19993877,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有限公司)加生理盐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静脉滴注0.2mg/(kg・d)~0.4mg/(kg・d)喜炎平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249,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加生理盐水。两组治疗疗程均为3d~5d。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皮疹消退时间以及退热时间。

1.4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在3d治疗后,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治疗4d患儿疱疹结痂并且皮疹消退,并未出现新鲜皮疹,即为显效;在3d治疗后,患儿体温基本上保持稳定,治疗5d患儿疱疹结痂并且皮疹消退,患儿口腔黏膜溃疡面好转,但是并未愈合,仍存在皮疹,即为有效;在3d治疗后,皮疹未结痂、仍然有发热症状,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或者是发生并发症,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3.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x±s表示,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有效率96.00%,对照组76.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对比 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并未发生异常症状,患儿均完成临床治疗。观察组,发生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状1例,在停用药物以后,采取抗过敏治疗,患儿症状明显好转。

3讨论

全球范围内,小儿手足口病属于多发性传染性疾病,

喜炎平注射液属于中药制剂,穿心莲内酯磺化物为喜炎平主要有效成分;其作用机制为RNA同蛋白质结合位点,或者是病毒复制DNA,对于RNA或DN段包裹产生阻止,使得病毒无法进行复制,进而杀灭或者是抑制病毒产生。此外,喜炎平还能对炎性渗出、水肿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抑制,使得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对于病毒和细菌吞噬能力得以提升,使患儿机体免疫力增加。利巴韦林属于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剂,能对病毒核酸合成产生阻碍,对单纯胞疹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进行抑制。但是有关研究发现,对于病毒腺苷激酶,利巴韦林依赖性比较强,连续应用期间容易形成一定的耐药性,对治疗疗效产生影响[10]。本研究结果说明对小儿手足口病采取联合用药方法,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符合尹胜平[11]报道内容。总之,对于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能使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提升,与单一用药相比,联合用药抗病毒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1]谢新宝,曾玫,俞蕙,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13(02):144-146.

[2]秦新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09):76-79.

[3]付迎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06):188-192.

[4]朱庆雄,朱春晖,廖细生,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27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0):100-104.

[5]方岚峰,何永红,司徒淑贤.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3):145-148.

[6]巨爱萍.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4(29):165-168.

[7]魏萍.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2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04(04):134-137.

[8]孙本举.小儿手足口病13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176-178.

[9]邹书婵,姚件妹,沈晓勇.利巴韦林及喜炎平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03):109-111.

[10]彭文,彭玉,陈竹,孙海鹏.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4例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2(02):144-148.

[11]尹胜平,葛善飞,郭堑,等.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36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03):122-128.编辑/申磊

上一篇:长治市城区中小学传染病防治现状调查 下一篇:魔芋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