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时间:2022-04-21 07:22:33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学会学习,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下面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方法做一些探讨。

一、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根据初中化学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有:

1.疑难问

疑难问就是要求学生先学,然后针对不理解的地方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辨别、思索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聚集自己的思维指向。而在具体操作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然后鼓励学生就学习目标和难点、难点提出问题。

2.引导问

引导问就是深入学习教材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起始阶段,学生往往在提问时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由浅入深地设置一定的问题坡度,教会学生提问,渐渐达到会问的目的。

3.模仿问

模仿问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模仿性地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积极思考,饶有兴趣地讨论,进而渐渐产生一种自己想要提问再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在发现问题等方面为学生做好示范,让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不论是以上哪种提问的方法都要紧扣教学目标,不是漫无边际,更不是追求表面热闹,而毫无启发性和创造性。

二、引导学生学会讨论

“小组讨论”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对话,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群体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立体式、全方位地传递信息,对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显著的效果。指导学生讨论方法有:

1.消除胆怯,大胆质疑

为了消除学生胆怯的心理因素,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被动地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内容和形式的构建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明确讨论主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讨论,了解讨论目的、讨论议题。一堂课中什么地方应当组织讨论,讨论什么主题至关重要,把握好讨论主题,既决定着讨论方向,又关系到讨论的价值,也可以说是讨论组织艺术之魂。

3.倾听发言,弄清要点,领会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明确内容,理解要点。俗话说“欲学会说,必先学会听”。听是提高说话能力的基础,听别人说话,稍纵即逝,要很快听懂对方的话语并能很快把握话的主次,分清是非,理出条理,筛出所需信息,务必使大脑神经“优势兴奋中心”产生有意注意的意向。

三、引导学生学会“动手”

动手实验操作不但是帮助学生探究、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还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外显性标志之一。化学科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勤操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凡是有结合课本内容动手做实验的非实验性课程,都应该设法让学生去做,如燃烧、空气充分的测定等。当然,让学生多动手也不仅仅停留在实验次数增多上,而是立足在将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去操作,甚至还将实验活动延伸到课外,而不是听、看老师实验。如讲金属的锈蚀时,让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观察比较校园建筑的不同金属,让学生获得清晰、深刻的感性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十中学)

上一篇:给孩子们一个童话的世界 下一篇:略谈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