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师生间的“伪对话”略说

时间:2022-04-20 11:06:23

语文课堂师生间的“伪对话”略说

对话教学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风,但对话教学并不是从形式上撕掉“灌输式”教学的面纱就能产生,只有充分认识对话教学的实质内涵,掌握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对话教学才能从无效走向有效,从肤浅走向深刻,从茫然走向本真,从僵化走向灵性。然而,我们的教学中却有着一些貌似对话的“伪对话”。

一、满堂提问式的“伪对话”

由于理解的偏差,有些教师把对话简单地理解为“谈话”和“说话”,把语文课上成“问答课”,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琐碎的问题,并不顾及这些问题有没有思考的价值,有没有提问的必要,教学的展开全部围绕问题进行,教学的推进过程就是问答的延续过程。这样的对话缺少思维的交锋,思想的碰撞;没有精神的交流,视界的融合;缺乏自我反思和相互唤醒,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问与答、理解上的“浅表层”,其实是变异的“独白”,是近乎无效的“浅对话”,因为“它讨论的结果不是发展学生的智慧,而是让学生弱智。”

为了追求反传统,有的教师一个大转弯,把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一堂课40分钟,教师不停地提问,往往不管提问本身有无必要,一律以问代讲,以避免“满堂灌”之嫌。有时,一个问题没得到解决,教师又随口提一连串的问题,弄得学生无所适从。这种碎问碎答的“满堂问”教学,初看起来似乎启动学生思维,师生互动,是对“满堂灌”的革命。但是,由于教师频频提问,问题转换之快往往令学生应接不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的问题难度加深,学生思维不能与老师同步,回答不达要求,成就感便逐渐减少。本来敏捷的思维,也不由得麻木、迟钝起来,探究问题的热情最终被敷衍替代。长此以往,学生主体意识丧失自不必说,更为遗憾的是,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肤浅化、幼稚化、平庸化,绝无创造性可言。

二、流于小组讨论形式的生生对话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小组活动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下普遍的课堂活动形式,课堂从单一走向丰富。

但有些小组活动流于肤浅,课堂上名为讨论,实则争吵喧哗。一人发言,数人答腔,不懂得倾听,不懂得尊重。课堂秩序混乱不堪,形如“放羊”,没有效果。主要表现如下:

1.没有目标,内容不明

只要有同学提出问题,不考虑问题质量如何,不管问题与文本内容有没有关联,也不关心有没有讨论的必要,教者一声令下,分组讨论。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只能各行其是。

2.不顾时间,收放随意

有的教师上课同时抛出几个问题,不给学生读文本和思考的时间,就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其结果是少数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不得要领,多数同学则天南海北,借机闲聊。有的问题简单,缺少难度和可辩性,却让学生无节制地讨论。有时讨论刚始,就急于收场,急于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和探究的时间不足。总之,教师让活动就活动,说停就停,收放无度,随意得很。

3.模糊语文,标新立异

有些语文课,成了“班会主题课”、“才艺展示课”、“影视欣赏课”、“戏剧表演课”、“主持人比赛课”、“口头辩论大赛课”,有的甚至成了“公安办案课”。如某教师执教《祝福》时,完全不顾小说教学的规律,将祥林嫂的悲剧描述为现代版的“凶杀案”,并要求学生模拟公安人员办案:祥林嫂什么时候死的?死因是什么?跟谁有关?证据是否确凿?语文课把形式当本质去追求,使得表面的探究、合作及活动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有些学者所讽刺的那样,“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语文”。

三、互不碰撞的“独白式对话”

学生自己与自己对话,是对话的最高形态。学生的自我对话既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参考了教师对文本的阐释,是一种自我肯定,具有独立性,它是培养学生阅读个性的基础和前提,对于终身学习也大有裨益。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自我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通过与内心深处那个常常沉睡的另一个自己对话,使其醒转过来。

而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引导学生自我对话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从而走入了对话教学的另一个误区。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早已有预定的答案,却要以对话的形式来使学生与自我进行“对话”。不论对话的结果是什么,最后唯一正确的答案是教师的答案。教师用自己的“标准”答案否定了学生自我思考出来的答案,并要求或强制学生接受他的答案。这样的对话就是独白式的对话。这样的对话表面上是学生思考结果,但实际上却是教师只想利用现有的答案说服学生,让学生认同答案,而不是足够地尊重学生自我对话的结果。这样的“对话”在两条逻辑线上展开,师生之间根本没有思想与观点的碰撞,根本没有理解的试图。所以,这种对话也是一种假对话。对话不是在两条平行线上滑行,而是学生自我理解、自我肯定的结果。对话的本质就是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对话。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三里实验学校(225411)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下一篇:完美的杂乱 高效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