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点探索

时间:2022-04-20 05:22:43

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点探索

摘要:在导学案中加入知识链接、学习提示、方法指导、示例引导、类型拓展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引起兴趣,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重视预习,把预习安排在课堂上。同时,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拓展提升等环节来锻炼学生思维、表达的能力,以便达到课堂高效的目标。

关键词:导学案;课堂预习;展示交流;拓展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68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好文言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做为边陲城市的学生,他们的基础较差,眼界不够宽,受社会环境所限,除了课堂,接受文言文学习的机会很少,所以文言言文学习就成为他们的一个难点。

原来笔者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多数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记住后背下来,考试能过关的教学方法。然而,新课标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笔者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也相对令人满意,可是学习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还很差。多数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课堂上少了积极动口动脑的场面。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了新的教学方――“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方法指导为辅、导学案训练为线”的主要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预习课安排在课内,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自主学习

初中的文言文课文,一般笔者安排两课时完成,较长或重点的则安排三课时。这样安排虽然课时比原来用得多,可是效果也好得多。以前短的课文一课时完成,较长或较为重要的才两课时,可是学过之后可能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巩固练习,效果反而不好,于是笔者在课时结构上进行了调整。

从前的预习是留作业让学生回家去做,可是很多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回家预习,却也只是看一看书,查查生字,其他内容做得很少,因为多数同学都不预习,所以也只是又从头讲起,久而久之,预习的学生也就不预习了。而文言文学习,预习又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笔者把第一课时安排为“预习课”。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笔者设计“预习导学案”。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完成对课文的预习。

1. 补充材料,降低难度

因为所在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有的学生课外参考书等相关材料较少,所以导学案上除了有学习目标外,笔者注意安排有学习方法提示、文章背景介绍、相关内容链接等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的提示。

2. 完成练习,基础过关

按照学习文言文的规律,笔者由浅到深设计练习。并在每一道练习前面加以提示,对如何完成这道题加以指导。安排文学常识填空、生字注音、文言词语解释、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基础性题,学生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就可以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 小组合作完成对内容的理解

小组合作,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翻译理解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课文内容。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加深理解。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析问题,在讨论中加深理解。

4. 留下思考题,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作铺垫

对文章写法的分析、作者感情的分析、文章主旨的把握等更深的问题是第二课时的学习重点,在导学案的最后提出思考题,让学生有一点思索即可。

二、展示交流,训练学生的多项能力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所学课文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二课时以学生的学习展示交流为主,并通过思考与讨论,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1. 分享学习成果,巩固基础知识

在这节课里,学生先把上节课里掌握的内容向大家展示。每堂课以一个小组作为主展示,其他小组补充的方法,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互相补充,让重点知识得以巩固。

2. 研读分析,合作交流提高认识

对于课文的深层分析,用导学案第一课时最后的思考题作为台阶把学生的思维向上引领。对文章写法的分析、作者感情的分析、文章主旨的把握等不同方面的内容,设计几个有梯度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思考,走上思维的更高层,能收获一种恍然大悟的喜悦,从而完成对课文的深入理解。遇到学生理解有误或不通的地方,教师则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3. 拓展训练,形成能力

根据课文的特点,每篇文章侧重一方面的能力培养,因此安排的拓展阅读内容与本课紧密相关,通过拓展训练巩固学生对重点问题的掌握,让学生在本课学到的知识得以迁移,形成能力,确实做到一课一得。

4. 达标检测,总结提高

最后五分钟完成达标小测试,师生一起检验所学成果,让学生也做到心中有数,能在课下查漏补缺。检测的内容主要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通过考查,笔者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查漏补缺。同时,学生也会心中有数,及时订正补充,把不会的东西弄懂。检测的形式不拘一格,有时是大屏幕显示问题大家边看边答;有时是印发习题,独立完成。检测的批改也是多种形式,如可以是学生互批互改,或教师讲评学生互改,或者小组长收齐上交,课下教师批改。

三、课外迁移,提高能力

如果课文较长,第二节的展示课只能完成对内容的深入理解,那就要安排第三课时,以拓展提高为主,把拓展性训练放在这里,同时结合课文进行更多的练习,巩固所学。同时安排学生的自我总结,可以是课文新发现、方法的归纳、经验的总结等方面规律性的认识,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提升,最终达到学习素质的提高。在这一阶段,笔者多安排更深一些的课外阅读,作为让学生能力提升的一个平台,让学生能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文言文教学得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即使是在农村学校,课外材料不多的情况下学生也会有切实的提高。

(作者单位:吉林省延吉市第四中学 133000)

上一篇:体育课堂中体育器材与场地的开发和利用 下一篇:《烛之武退秦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