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国学经典,养浩然正气

时间:2022-04-20 03:06:07

诵国学经典,养浩然正气

“人生百年,立于幼年。”儒家一贯讲究“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倡导“童蒙养正”。小学阶段若能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领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懂得文明、礼仪等方面的规范,从而提升涵养、净化灵魂、启迪智慧,更能利用其精粹的语言、典雅的韵味、为人的睿智,凝聚班级的灵魂,形成“浩然正气”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儒家文化亦即宋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其著名的《朱子家训》中言:“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进而具体来讲,“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故此,笔者在每周一节专设的国学诵读课上普及国学经典常识之外,还对学生吟诵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利用晨读15分钟,课前5分钟和中午10分钟时间,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诵读国学经典的时间,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内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好习惯。此外,每天大课间,在学生做完体操之余练习“太极拳”、通过“太极加吟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独具特色的“经典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

朱熹在倡导要读书的同时,更注重读书内容要“精。”“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训学斋规》)在诵读内容的选取上,笔者参考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段特点选择不同的国学经典读本供学生诵读。例如:一年级《三字经》、《弟子规》,二年级《百家姓》、《千字文》,三年级《大学》、《笠翁对韵》,四年级《论语》、《诗经》,五年级《中庸》、《礼记》,六年级《道德经》(其中也穿插《春江花月夜》、《出师表》、《岳阳楼记》、《师说》等经典篇章以及一些小学生必背的古典诗词)。这些国学经典的背诵与阅读,不仅增加了低年段学生的识字量(读一部国学经典可识字数千,读国学经典两年最少可轻松认识3000多个汉字),也拓宽了中高年段学生的阅读量,直接、间接地提升了语文素养。学生以书为友,在与古圣先贤对话的过程中,广博知识,淬炼为人“正”气。

二、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班级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充分利用儿童节、学校艺术节(以经典诵读、舞台剧表演等艺术形式展示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情况)、国学书法赛与故事会、国学感想征文、手抄报等活动,不仅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体会阅读的快乐,同时还以每次活动为契机,带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此外,笔者还建议家长开设“一家经典时刻”,希望家长尽量抽出一定时间,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与孩子一起学习,进行“亲子诵读”。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诵读、调查和评比的基础上,每学期会评选出每个班的“书香家庭”3-5个,颁发学校的奖章和证书,并在学校范围内大力表扬。

当孩子早上贪睡不愿意按时起床时,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当孩子与人攀比衣着时,可以说:“衣贵洁,不贵华”;教育孩子要尊敬师长,言语表达要大方得体时,可以说:“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当孩子因为一点小事与人争执不休时又可以说:“事虽小,勿擅为”、“言语忍,忿自泯”。等到孩子慢慢长大后,他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孔子谈“礼”,理解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涵养与做人的境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老子论“道”,洞悉“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与玄机;更可以在心情愉悦时和李白一道举杯邀明月,体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人生豪放;还可以同梁启超一同高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勉励孩子从小立志。

家长们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国学经典就是教育孩子的典范。经典教育不仅仅在遥不可及的古书中,更在当下自己每日对孩子一点一滴的教育中。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其效果是单纯的说教所不能比的。

上一篇:班级“软”管理 下一篇:对构建财经类院校学生竞争力结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