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20 12:22:14

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河南省中小企业大部分集中于第三产业,数量多,发展快,已经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但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较小,资本原始积累不足,信用等级较低,难以从金融市场上获得发展资金。因此,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在中原经济区战略背景下,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资金的融通与合理配置,培育一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将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扩大就业起到战略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对策

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的逐步实施, 中小企业的发展己经成为促进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3年底,中小企业将近40万家,从业人员1100万人。河南省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高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单位数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传统优势产业已经处在改造提升和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资金需求量大,筹资渠道不畅已经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1 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满足度较低

受上市条件的限制,一般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股票市场筹措资金,银行贷款是我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抵押贷款和民间融资是主要方式。虽然各大银行相继推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服务,但是对中小企业实际发放贷款数量有限,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较低。我省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缓慢,信用评定等级较低,贷款利率和抵押担保费用较高,导致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2)间接融资渠道不畅,缺乏良好的融资环境

河南省基层银行乐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数量不多,贷款权限变小,资金投放数量不足,2012年河南中小企业贷款仅占全省全部贷款余额的11%,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获得信贷支持,阻碍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展。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信贷人员较少,人员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新增贷款实行严格控制,信贷投放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等,这些信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我省金融机构的信贷增长规模,从而间接地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产生不利影响。

(3)河南省中小企业板块直接融资渠道也不尽人意

中小企业板(创业板)资本市场对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一个交易平台。而我省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资本相对稀缺、技术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快速成长为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型的企业,因此,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直接融资渠道不尽人意。

2 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自身方面的因素

我省中小企业设备陈旧,质量差,变现困难,导致有效抵押的资产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其信用等级普遍较低。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不能按时归还银行借款,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信任不足,减少贷款额度。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会计核算不完整、不真实,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影响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资信评估,直接影响银行贷款的发放。

(二)政府及制度方面的影响因素

河南省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涉及企业创业扶持、技改贴息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等。但由于缺失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在执行时无所适从。表现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缓慢,不能及时为银行和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保障,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的担保需求;地方政府尚未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缺少政府的资金支持;对民间融资的行为缺失相应的法规;对中小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没能提供细心周到的指导和帮助。

(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影响因素

伴随着贷款规模紧缩,在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在融资方面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的资产质量考核要求过于严格,并制定了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针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少,无法满足资金需求。

3 解决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为尽快消除我省中小企业融资的种种障碍,促进中原经济健康发展,探索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金融机构转变观念,创新金融产品,为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开通绿色通道

(1)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提高对河南省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从河南省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贷款扶持对象,改进银行授权授信方式,统一各银行的信用评级标准与贷款准入标准,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多方培养信贷专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对我省刚刚起步的中小科技创新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适当放宽条件,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对优良客户发放贷款的效率。

(2)建设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商业银行

积极探索把城乡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改制为中小银行,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并严格接受国家监管机构的监督。中小银行按照独立经营,自担风险的原则运行。同时加快金融网点的铺设,为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提供便利。

(3)建立相对稳定的银企交易关系,营造良好的生态融资环境

进一步推行客户经理制,并赋予客户经理相应的权限,加大对客户经理的激励,提高中小企业信贷人员服务意识和营销意识,促使商业银行的服务更加贴近河南省中小企业。

(二)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宽松的环境

(1)完善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服务体系

鼓励建立区域性政策性银行,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提高贷款支持力度和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同时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加强银企、银担合作,建立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增设中小企业监管机构,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法律法规制度

各级政府要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并推行一系列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地方性法规,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的风险投资撤出渠道,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机制建设。对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有利于信用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使得这些资金在投入前就没有"后顾之忧"。

(3)政府应搭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体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人才培养服务

河南省中小企业缺乏吸引力,引进人才难,发展动力不足。政府应搭建平台,委托专业高校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中小企业的高层领导、经营管理人员实施培训,造就一批复合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融资创造条件。

(4)推动建立形式多样的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要大力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资本市场。对成长性好的企业,鼓励进行股份制改革,吸收民间资本,实现资本整合。通过政府补助、财政贴息引导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创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增加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河南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应积极推动并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有效拓宽融资渠道。

(三)中小企业通过自我提升,争取获得更大融资

(1)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河南省中小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实行产权制度革新。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特色产品,实行差异化营销战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的管理,减少不合理资金占用,提高资产的运营能力和变现能力。高层领导必须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内培和外引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2)改善自身信贷条件

河南省中小企业必须加快诚信建设,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有助于和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得发展所需资金。

(3)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

建立成本核算机制,规范进行会计核算,如实提供财务报表。加强风险控制,做好项目投资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论证,正确评估自身的实力,科学进行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武.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5):35-37.

[2]谢昕.对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融资困境的博弈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8):24-27.

[3]刘晓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6):30.

[4]杨娟.我国中小企业融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2.

[5]王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2):82-83.

上一篇:基于价值创造的横向并购 下一篇:信号时域和频域采样函数周期性与原信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