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系统构建研讨

时间:2022-04-20 11:27:54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系统构建研讨

一、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课题组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开展了修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社会调研工作。调研采用问卷的形式,通过实地走访、电话与邮件相结合的方式,向浙江40多家外贸类企、事业单位和400多位毕业生发放了问卷。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整理,笔者认为目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仍以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为主调研走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按传统学科体系进行设计。可以说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就是在本科课程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删减。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虽然已经用一些实务性课程取代了理论性课程,但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需要。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教材编排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直接导致了高职国贸专业的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方面都很难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课程之间重复内容过多目前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置不统一,课程开设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必然会造成课程间内容的重叠交叉现象。比如“信用证”部分内容是整个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贸易实训》、《外贸跟单实务》等多门课程中重复出现。各个任课老师各自为战的结果是这个部分内容讲很多遍,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学生还是不会应用,不能胜任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国际贸易实训》、《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三门课程中对于单证的缮制、信用证审核等内容的讲解和介绍存在重复;建交函的撰写在多门课程中反复介绍等。这样设置课程的结果会浪费有限的教学资源,同时不利于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这种课程体系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因此急切地需要改革。

3.课程设置太细,缺乏综合高职国贸专业课程多是按照国贸实务活动的环节分别开设的。就国际贸易实务活动来讲,所涉及的函电、谈判、运输、物流、报关、报检、制单等内容一一开设,强调了全面、细化、深入,但没有注重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割裂了完成一项具体专业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整体性知识,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自己去体会。这样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往往会出现学生掌握一大堆理论,学习了一大堆课程,却仍然不能解决具体工作任务的现象。

4.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有待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多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实践课时,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加强,以课堂实践为主。二是实践课程,脱离某一门理论课程独立存在。可以一学期开设,也可以集中在几周内开设。三是综合性的毕业实训,如毕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设计。由于国贸专业的特殊性质,学生的实践活动多数只能在校内采用模拟软件、模拟场景,不能接触真实的客户、产品或订单。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难以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职业性”的要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路径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德国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由于其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倡导由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以及“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那些对职业、对生计以及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的主张而受到各国职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强调由“专业理论知识和抽象的专业技能向以专业劳动为中心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转变”,主张“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职业教育模式”。

1.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而且完成该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多数是开放性的。典型工作任务需要通过整体化的职业与工作分析获得:首先通过参与式研讨会,请实践专家共同会议并陈述自己的职业成长历程、划分职业发展阶段,找出各阶段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并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第二由教师和实践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共同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内容。

2.归纳行动领域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以形成综合能力领域。行动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它产生于人们的职业生活中,一般以任务的形式表述。

3.转换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通过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的描述而构成的主题单元。它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由“行动领域”推导出“学习领域”的分析过程应该考虑四大问题:对学生当前的心智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即课程开设的时间与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个人和社会生活所起的长远发展意义;从教学内容中反映出的重要事实和一般性问题是什么;课程内容安排应根据教育对象遵循怎样的逻辑结构。同时,应不断注重学习领域对行动领域的反馈作用,即分析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能满足行动领域的能力要求。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1.外贸业务员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开展调研,汇集了企业一线人员、教师和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出外贸业务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

2.针对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在分析外贸业务员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能力复杂程度及各工作任务涉及的知识领域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如表2)。基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摆脱了传统的以学科理论体系为内在逻辑分析为主要原则的设计思想,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构建的逻辑线索,强调职教课程体系应遵循职业相关性原则。

3.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按照学生对行动领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间的连贯性,将学习领域分配在不同的学期(如表3)。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和绍兴地域独特的地方经济环境,我们增添了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实务、纺织服装商品学作为基础学习领域。

四、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将打破传统的旧的教学模式,尝试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解构学科课程,重构行动课程,以培养学生工作岗位、职位所需综合语言技能。本文只是建立在调研基础上的设想,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论证与改进,同时希望能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改革提供一点借鉴。

上一篇:物流可持续性发展措施 下一篇:谈论贸易技术溢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