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的两大因素

时间:2022-04-20 09:33:57

构建和谐校园的两大因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那么,要有和谐教育必须要有和谐校园,要构建和谐校园就要着重在两方面下功夫。

一、建设和谐高效的教师队伍

和谐校园主要表现为组织间和谐、教师问和谐、学生间和谐、师生间和谐、学校与外界间和谐等,其中教师和谐、学生和谐、师生和谐是核心和关键,而创建高效和谐的教师队伍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是实现整个教育和谐的基石。要建设和谐高效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全面把握和谐高效教师队伍战斗力形成的内外因素;其次是制定和谐高效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最后是运用好和谐高效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1.全面把握和谐高效教师队伍战斗力的内外因素。团队的意义在于是一个精神的、实践的综合体,它能使组织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发挥出的巨大能量使组织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一个优秀的、和谐的团队就是防止组织衰败,不断实现变革的内生资源和再生资源。教师团队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团队和谐性和战斗力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1)外部因素。和谐的学生教育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共进,教师团队从事着学校教育的重任,肩负着沟通家庭教育和力所能及的从事社会教育的协调工作,其工作绩效受到学生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影响和谐教师团队战斗力的外部因素首先是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国家的课程制度、国家的教育行政管理等国家宏观层面的制度因素所形成的政策的支撑力。教师的日常教学、教研等具体行为不仅受到学校、教师团队内部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到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指引、国家课程相关因素的制约、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教师团队的战斗方向和一些具体的战斗行为。其次,与教师团队相联系的学生家庭和社区教育环境、教师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也将对教师团队战斗力产生较大的影响。(2)内部因素。事物的发展内因是根本,因此影响教师团队战斗力的因素来自其内部。具体来说,就是:共同目标的凝聚力、团队成员的素质、科学的内部分工和管理、适当的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团队精神、团队成员的培训。学校目标往往表现为在各层次教师团队目标的整合,各个教师团队的目标又以学校目标为统领。在学校目标指引下的具体目标的提出,能给全团队教师一把尺子、一种标高,反映大家的共同追求,让全体寻求到发展的共同点,形成共识、产生共振、达到共鸣,形成目标的凝聚力。只有这样,教育的目的才能体现其存在的真实价值,才有可能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去追求目标,完成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教师团队和谐化和战斗力的最大化。

2.制定和谐高效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师团队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和谐为本、以德为本的“三本”原则,以及专业化、培训校本化、信息化的“三化”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管理所普遍认同的原则。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以德为本、师德优先原则。“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思想,他以“爱满天下”的博爱思想和伟大情怀迎着中国民主革命的风雨在教育战线上不断探索,作出了卓越贡献,用毕生的精力实践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誓言。

3.运用好和谐高效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一个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一个学校为了达到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必须建设一支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首先应明确一个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的标志应当是:师德高尚、志存高远;目标科学、统一明确;团结协作、和谐共进;信息畅通、运转高效;公正公平、良性竞争。

那么,怎样打造一个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呢?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的目标定位和目标要求,结合目前的教职工队伍状况,从教师测评与选拔、聘用,教师职业发展计划,教师薪金报酬等激励系统,教师团队冲突与处理等方面制定出学校长远和近期的团队人力资源规划和计划以及相应的实施机构,开展教师团队建设,实现学校教师团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其中重点是选人把住进口关,培训人把住发展关,用人与协调产生战斗力和留人巩固人才成果。

二、让教育回归原点,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教育的原点是人——学生,教育应回归其原点,从“学生”出发。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作为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的今天,和谐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视和青睐。

1.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外部环境。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大,和谐教育首先要求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内潜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调动起学生能动精神与积极态度的良好条件与氛围,以形成学生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共振。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范例。如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正是说明了古人对外部环境的重视。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习以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样,相同资质的孩童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也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所谓

“性相近,习相远”。现代教育理念,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方面,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不良的教育环境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更在于教育效果的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其次,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内部环境。创建和谐的教育模式必然要创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生态,既要为学生准备一个整洁安静、窗明几净的自然环境,以保证学生学习过程中神清气爽,心情愉悦。更要为学生创建一个优良的校风、纯正的班风、浓厚的学风,通过雕塑、板报、广播等一系列的方法和形式构建出一个积极上进的人文环境,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学生的和谐发展教育内部环境很重要,个体的情感文明品质、思想道德建设很重要。

2.和谐教育评价的思考。和,必是多成分的合与和谐,则是融洽相合,协调而合;和与合就是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有力手段。全面发展的实现形式就是和谐发展。学校要求教师评价学生要从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认知与人格的和谐发展、思维与操作能力的和谐发展、直觉与逻辑的和谐发展这四个方面来考虑。教研组评价课堂教学必须“以学论教”,将课堂教学的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强调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要看教师能否依据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知识类型,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能否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如何。课堂教学是有特定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无论怎样的教学过程观,有效性都可以说是教学的生命。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通过对话、提问、比照、分享观点、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综上所述,在当今提倡和谐教育的大时代,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必须充分认识和谐教育的各种因素,才能把握学校的命脉,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中心小学)

上一篇:品读句子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文的标题暗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