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4-20 06:49:26

高中生物教学问题的思考

与初中的课程学习相比较,高中的课程学习有较大程度的跨越和提升,知识量更大、综合性更高、系统性更强,这也往往让众多的学习者感到困难。而高中生物的学习亦然,其课程范畴,大到整个生态系统,小到生物细胞、DNA等,知识的综合性、抽象性给学习者增添了不少苦恼。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师对生物知识教学的驾驭能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高中生物教学值得探索的问题。

本文通过归纳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对高中生物的教学进行系统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系列对策,对高中生物的教学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主要有如下情况:

1. 从授课者角度分析,主要存在如下情况:(1)课堂教学观念较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不足、综合教学不够等;(2)实验教学力量薄弱、设备不全、课程开设率较低、教学形式落后等;(3)生物课外活动数量少、活动的形式单一等;(4)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学质量的最主要评价依据为学生的考试成绩;(5)教师队伍中存在职业情感淡薄、知识素质水平不高、教研教改能力不强等问题。

2. 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其个人因素(如学习基础情况、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等)对教学质量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以下问题:(1)知识基础薄弱,认知系统结构化程度不高;(2)学习积极性不足,动力不够,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自我调控能力较差,缺乏持久的学习耐力;(3)思维方式僵化,会选择性对用脑思考的问题进行回避或排斥,对困难任务具有一定的恐惧感;(4)缺乏对生物课程学习的意志力,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缺乏恒心和毅力;(5)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不善于逻辑思维、不善于运用学习策略等。

3. 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教学质量:(1)生活环境;(2)师生关系;(3)同学关系;(4)生物的学科地位等。

结合上述分析以及对诸多文献的参考,笔者认为影响高中生物教学问题的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策略

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的问题,本文采用了综合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剖析法、数理推断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对策。

1. 优化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学习逐步领会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积累经验教训,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1)兴趣培养策略。主要表现为增强对生物课程的求知欲,找到对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点,提高学习动力。(2)积极准备策略。主要是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学科性质,并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制定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策略,提高生物课程学习的主动性。(3)自我监控策略。按照所制定的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策略,制定生物课程学习计划表,对课程的学习时间以及具体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反馈,自我监控策略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4)理解掌握策略。加强对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并善于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释生物现象,解决生物学问题。(5)观察实验策略。积极增强对生物现象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生物现象的观察、实验,增加学习者对生物课程具体的、明确的理解。(6)问题导向策略。以问题为导向,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理解巩固,提高学习者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①问题导向策略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确定问题表征―制定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监控反馈问题。②

2. 克服思维定势。我国高中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模式,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严重。经综合文献法调查研究得知,影响生物学学习的思维定势主要有:经验定势、习惯定势、从众定势、书本定势和权威定势。③其中,习惯定势对生物学习负效应最显著。

通过教学实验和案例分析统计,发现以下策略能有效地缓解不良思维定势的影响,增强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1)举一反三法教学。在引导学习者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中,不断变更其非本质属性,制造新的情景,引导学习者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生物现象,克服或弱化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运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中,要把握问题的本质,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呈现形式或结论,使生物现象的本质更全面、更清晰。④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相似或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减少概念模糊现象的发生,具体有以下几种对比法:相似对比法、相异对比法、纵向对比法。

(3)错例剖析法。教学时,要注意典型问题的收集、归纳、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习者,通过对错例的剖析以及不断的刺激,巩固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4)预先控制法。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收集整理信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事先采取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

(5)发散性思维法。⑤以问题为中心,训练学习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得到更多、更巧妙、更新颖答案。发散性思维法可有效拓宽学习者的思维视野,消除学习者的思维定势影响。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复合思维法、一题多解法、逆向思维法。

2. 创新教学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入人心,创新教学方式的呼声也日益加重,生物学的教学方式创新主要有:

(1)插图教学法。生物学插图教学能有效满足学习者对三维事物的想象,提高教师对书本知识的驾驭能力,增强课程的直观性、科学性、趣味性,对生物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2)模型教学法。生物学的模型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微观的事物呈现出实物化、形象化,使生物学学习变成一种充满乐趣的、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继而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生物学的模型教学法有以下几种类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理论模型和软件模型等。

4. 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我国学者程晓棠认为,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的学习机制,通过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材料完全支配,达到对知识进行学习、巩固的一种模式。

而自主学习较为系统、广为接受的理解,是由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提出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见表1)该框架建立在动机、行为、环境以及自我调节交互影响的思想基础上。

表1 齐莫曼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

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能自觉、主动地从事和管理学习活动,从心理上减少对教师或其他人的依赖。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授课者、学习者以及学校共同作用,通过学习者优化学习策略、克服思维定势、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授课者创新教学方式,运用模型教学、插图教学等改善学习效果。同时,还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所需要的设备。

注释:

①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130.

②胡志军.变式教学在生物实验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05,4:27-28.

③蔡小雄.习题教学中思维定势负效应的校正[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3:51-52.

④李樯.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定势形成原因及其应对策略[J].数学教学与研究,2009,13:74.

⑤吴厚山.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提高解题能力[J].数学教学研究,1994,1:4-5.

上一篇:顺“水”漂来的故事 下一篇:时代“潜在”文化逻辑的发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