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通过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探源

时间:2022-04-20 05:23:23

艺术家通过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探源

摘 要:本文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特点以及在历史上文化上的贡献,探讨在现阶段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可以通过各个方面,让艺术发挥最大化作用。

关键词:艺术家 时代精神 传播

艺术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古人有云:“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正是此意。其中,艺术家是进行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主体,是人类艺术活动最重要的部分。构成艺术家的元素中,发达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是其主要内涵。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是其必备素质。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是其主要道德品格。有人说,科学家给自然以秩序,伦理学家给社会以秩序;那么,优秀的艺术家则给精神以秩序,在一个想象的空间里,给整个宇宙以最后的自由与和谐。那么,在当今社会中,艺术家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呢?

一、艺术家要体现时代精神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是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途径。其中提高自身修养境界的“修身”是最基本的,这对当今艺术家同样也是适宜的。无论什么艺术品,其中都渗透着艺术家思想境界,而这种境界展现出时代精神。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其主人公虽然看来可笑而衰弱,但他中世纪铠甲的背后,跳荡的却是作家一颗人文主义的心。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浸透了作者对人类的悲悯和对人生的思考,“字字看来皆是血”。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更是将自己的一腔民族热血都化着音符,点燃了中国人民抗日报国的激情。

鲁迅说过,从水管里流出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只有伟大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在现阶段,艺术家最重要的素养就是“和谐精神”――我们的时代精神。当然,这不是让个性鲜明、千差万别的艺术家都变成同一个模式的人,而是要艺术家内心充满对自然、对人类、对祖国深沉的爱,充满对正义进步和谐的不懈追求,有这样的崇高境界和精神素养,再加上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就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优秀的艺术家。这样的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电影、音乐,无论是正剧悲剧还是喜剧,无论是讴歌赞颂还是鞭挞讽刺,都渗透艺术家崇高的情怀、和谐的精神,这样的作品,才能成为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二、艺术家的创作要植根社会生活

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作品中的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以及精神素养这些主观因素,我们上文已有论及。另一重要方面是艺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就是说主客观因素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社会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离开了火热的当代生活,注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创作中,艺术家要着力再现社会生活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生动景象。展现那种关爱精神,关怀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他们伸张正义,争取公平。人人多一点爱,社会就会多一点和谐,许多人民内部的矛盾就容易得到化解。

当然,当下社会现实在光明面的主导下确实也存在某些黑暗面,即使将来,光明与黑暗也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我们建设和谐文化,艺术家们并不是要无视客观存在的各种矛盾,更不是要去掩盖和抹杀这些矛盾。恰恰相反,是要以一种努力想解决这些矛盾的出发点去正视和表现这些矛盾,引导弱化、解决矛盾,从而争取达到比较和谐的状态。取得有利于矛盾各方的最佳结果,从而促成社会关系和人们之间的团结、和谐。

同时,社会生活和艺术家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也决定了艺术产品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以前文艺作品那种“高大全”单调枯燥的说教形象,被证明并不为广大人们群众喜闻乐见。马克思就曾发出这样的质问:“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

的确,如果一件文艺作品不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那它怎么娱乐大众、教化世人?怎么在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和谐文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呢?

文艺作品要提高国民素质、弘扬和谐社会的价值观中起作用,决不能用枯燥说教的方式,而要采用生动的、形象的、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当年主张“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的“双百”方针是繁荣文艺,发展学术的正确方针,同样也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文艺创作的正确方针,它体现一种气魄宏大的包容精神,本身就体现文艺创作一种和谐氛围。

三、要加强艺术作品的传播

文化是智力和精神创造的积累,而积累则是传播与交流的结果。人类的发展史,从传播学的视野来看,也就是人类信息传播与利用的历史。优秀的艺术家的作品不是要“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而是要广泛地传播给广大群众,并为群众所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够影响当代,才能够对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和谐文化中起重要作用。

在这方面,传媒,出版,演出团体等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艺术传播广泛渗透,强烈的感染力和娱乐作用常使审美、认知、教育的功能可以更好地实现,并出现综合效应。近年来艺术传播形式愈来愈多的创新和多元化给文艺界带来了勃勃生气。

人类从几万年前就开始创造艺术,同时也开始了艺术传播,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艺术传播在传播的条件、质量、效果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后,艺术传播的面貌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譬如网络,人人平等地享有信息,这就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享受艺术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同时也将推动艺术的发展。当然,网络传播不可避免的缺点也将会带给艺术很多负面的影响。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通过对它的研究,限制它的不利因素,发扬它的有利因素。

还有,作为高等艺术院校,同样在艺术教育和普及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艺术院校常利用暑假,组织了党员师生分赴革命老区,把文艺节目送到基层群众,这便是以实际行动传播优秀、和谐的先进文化。

总之,只要我国文艺工作者在文艺的创作、理论、教育、传播活动中,确立“和谐社会”价值观和理念,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传遍祖国四面八方、大江南北,从而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何晓锋 男 四川音乐学院基础部讲师。早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后弃医从文,于四川大学文新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供职于《四川日报》社任记者、编辑6年,文章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2002年赴法国游学2年余,回国后获聘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文学课程至今。

上一篇:赏罚并举,管而有效 下一篇:在写意花卉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