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只当“孔雀”就好

时间:2022-04-20 12:21:08

喝酒只当“孔雀”就好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成为了一种礼节。有句老话“无酒不成席”,可见,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多大的地位。结婚要喝喜酒、孩子满月后要喝满月酒、老人长辈过生日要喝祝寿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中得到升华。酒看起来“无处不在”,也是非常好的交流手段,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对酒的争执从未间断过。

过量饮酒易导致肝硬化,引发肝癌等疾病。过量饮酒会引起醉酒。“醉酒伤身,多饮亦有损健康”。然而,许多人不知醉酒就是急性酒精中毒,从生理上讲,人喝下的酒都需肝脏分解。不管一个人的酒量有多大,肝脏每天只能分解5-10毫升的白酒所含的酒精。酒能助兴,也能误事。许多人都是开始举杯时还显得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但酒过几巡,喝到深处,就逐渐失态。大量饮酒导致精神异常,包括依赖、综合症及精神性症状。出现幻觉、人格改变等。酒精还可使大脑判断发生障碍,手脚迟钝不灵活,甚至丧失操作能力,酒后驾车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而我国每年酗酒跌伤、溺水等意外伤亡人数也居高不下。酒精使人兴奋,对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控制力减弱,会导致酒后伤人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家庭安全稳定。

酒的确有很多坏处,可不得不承认,它还是有一定益处的。喝酒可以烘托气氛,在喜庆之际、抑郁烦闷时可酌情少饮些低度酒。适量饮酒能延年益寿,它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防止心脏病,减少动脉内胆固醇的累积等。近年来许多国家的研究显示,适量饮酒者比滴酒不沾者要健康长寿,尤其是葡萄酒,长期适量饮用,对身体非常有益。李时珍早有这样的说法:葡萄酒有暖腰肾,驻颜色,耐寒等作用。所谓“驻颜色”,就是补血。对于贫血者,喝红酒对血绝对有益的。葡萄酒可使肾和肝的供血增加。肾可以提高排泄能力,冲走更多的毒素,肝可加强新陈代谢,起更大的消毒作用。美国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发现,饮葡萄酒的人相对于滴酒不沾的人更少患感冒,研究人员推测,葡萄皮里面含有一种名为类黄酮的抗氧化剂可能起到抗感冒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也发现:饮适量的葡萄酒可减少冠心病,因为能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从而减少由于脂肪类沉积而引起的冠状动脉血管阻塞。葡萄酒还能使皮肤改善,变得更有抵抗力。除此之外,葡萄酒还减少得骨质疏松、肾结石的风险……,看来好处还真不少。

要注意,以上酒的好处都是在适量的基础上说的,无论如何,过量饮酒对人没好处。科学家通过幽默的说法,表现人在喝酒后的五个阶段,来给人们警示:少量喝酒,人是君子。此时人精神兴奋,语言增多,情绪愉快,表现的像君子,这是最佳状态。第二杯下肚,人开始变成动物了――人变成孔雀。这时酒精达到40毫克,人就像孔雀开屏,喜欢吹嘘、炫耀自己。第三阶段变成狮子。这时酒精达到80毫克,人会变成目中无人、爱吹嘘而且骄傲,脾气也变大了。第四阶段酒精增加到120毫克,人就变成猴子,即失去自控能力;不该说的说了,不敢办的事也敢办了。酒后误事就是在猴子阶段。第五阶段就变成蠢猪了,酒精摄入量在160-200毫克。此时人思维混乱、语无伦次,然后昏睡,甚至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饮酒要科学,根据饮酒者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宜的酒类饮料,根据酒量酌情饮之的饮酒养生法。适量饮酒、不拼酒、不醉酒才是君子之选。频频举杯,彬彬有礼,是对酒文化的一种理解。豪饮暴饮,强迫别人,是对酒文化的一种亵渎。因此,在酒文化日渐发达的今天,酒桌上,需要增强的是对酒文化深层次的理解。酒中有文化,杯中藏日月。但愿酒桌上举起的是理智,畅饮的是文明。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还是最多只当“孔雀”就好。

上一篇:探索生活空间 下一篇:孩子的书包,翻得翻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