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探索与尝试

时间:2022-04-19 06:45:26

初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探索与尝试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把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本文就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乐学善学、重视质疑、重视实验教学、优化实验教学模式这几大方面进行探讨,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把新课标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字:生物教学 创新思维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

引言:初中生物是以探究和实验为主的一门学科,在探究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作为人类思维的最高境界,创新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初中生物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教师要明确三个创新原则:①创新是人人都有的本质;②创新是与生俱来的;③人的创新潜力是巨大的。在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统一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育要起到主导作用。对于生物课堂上传统的讲授、灌输、呈现式教学方法,要转变为为新型的探究、合作、自主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起来。重视对学生差异性和创新性的教育,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对于学生不单单传授知识,更是要对学生起到学习上的向导和顾问的作用。在课程的准备上,教师要在深刻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中要考虑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或是讲述生物学家的创新体验经历,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

2.乐学善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建立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之上,否则创新思维便是纸上谈兵。如何能够掌握知识技能呢?首先就要对知识产生兴趣,然后从我要学,会学习到善于学。而初中生物教学中,乐学善学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如在教学“动物的行为”时,动物的行为动作只是书上的几幅静态插图和对应的语言描述,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把这节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将截然不同,多媒体课件的声像效果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达到乐学的效果。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生物学的观点对生物现象进行分析,在掌握学习方法,学会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又达到了善学的目的。学生乐学善学,知识技能的不断扩展,想思考、多思考、勤提问,就会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不断迸发,创新思维空间不断扩大。

3.重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想象力。”由此可见,质疑就是是创新的开始,有很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质疑中通过创新思维发现。中国著名的水稻专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水稻被严格定义成自花传粉植物就开始提出质疑,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会很活跃,他们也会在课堂上提出教师想不到的问题,或在教师提问时,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为了教学进度而忽略了问题的存在。首先教师应给予提问学生充分的肯定,肯定学生勤于思考和提问。然后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都是学生以他们现有的知识为基础,容易引起其他学生谈论和共鸣的问题,是教师设计问题的重要补充。对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要进行讲解或让学生展开谈论,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讲“白细胞的作用”时,教师把白细胞比作人体的工兵,说“在人伤口发炎时,白细胞在和细菌作战。”有的学生就会问:“如果白细胞被打败了该怎么办?”教学就可以按照学生的思路继续向学生提问:“如果白细胞被打败了,同学们认为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影响?”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充分掌握白细胞的重要作用。

4.重视实验教学,优化实验教学模式

生物实验课基本上都是教师讲授实验操作方法,学生进行模仿,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所以,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显得非常重要。要让学生主动通过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如让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参加实验准备、管理实验进程等。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掌握生物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前,教师可以介绍一名生物学家的奋斗史,让学生明白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创新和发现,只有勤奋、勇于面对失败、勇于献身的人才能创造和发明,从而增加他们学好生物的信心。在实验时,改进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都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源泉。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但不能过多的干涉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实验的快乐。而且,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问学生实验器械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实验材料能否替换?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般的生物实验课都是和理论课一样,都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上课,人多,但空间有限,教师的精力不可能顾忌到每一位学生,只能是走马观花的进行指导,所以经常是学生还没有学到生物实验的知识,就下课了,更谈不上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采用小班生物实验课的方式,从而有效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让练习课和实验课交替进行,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对学生的锻炼更为针对,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结语:生物学科的特点就在于探究,也是创造的源泉和基础。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应该紧抓这一关键期,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上使学生更好的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丽敏.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J].学周刊,2012年第20期.

[2]赵军.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探索与尝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年第12期.

[3]樊建辉.初中生物学创新教学研究初探[J].生物学教学,2010年第10期.

[4]许跃琦.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J].今日四川,2011年第6期.

上一篇:随文识字方法的创新研究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