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发展蓝色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时间:2022-04-19 04:05:45

青岛市发展蓝色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青岛的海洋蓝色经济最近几年发展很快,2008年实现总产值1222亿元,居全省之首,全国同类城市第二位。在未来几年青岛应该继续扩大蓝色经济的规模,

促进海洋优势产业的形成,使蓝色经济的布局更加合理化,将青岛基本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

一、进一步强化港口功能

首先是实现港城结合。要加快实现港口与保税区在政策、功能、区域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融合、互补,积极推进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使青岛港成为面向全国、全省的“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区和知名的国际中转枢纽大港;同时要依托青岛港口的优势推动青岛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外贸、国际物流等与港口业务相关的产业,并努力扶持一批重点企业,使之形成规模,带动整个产业发展;要将港口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推动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总体提高,努力实现港城的结合。

其次是推动区域港口合作,建设世界性的深水港群。最近几年来青岛发展鳌山港的呼声很高,应该抓住青岛向东发展的趋势,大力建设鳌山港,使之成为和大港、前湾港相补充的国内货运码头和散货码头;要抓住省政府发展董家港码头的有力时机,加快推动董家港和黄岛之间铁路连线的建设,带动整个港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争取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的散货和煤码头。与此同时,还必须大力推进与日照的合作。

从产业上来看,日照与青岛产业互补性非常强,从地理位置上看,日照和青岛(特别是前湾港)距离最近。从发展上将日照作为一个新兴的小城市其发展离不开青岛,而对于青岛来讲,日照有建立国际深水大港的优势,如果日照和青岛实现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效应远远大于“1+1=2”的简单累加,因而两城市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时机正在成熟,从2007年开始日照就已经提出承接青岛的发展战略,如今两城市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青岛与日照一体化的首要目标是形成“青岛一日照”港群体系。

最后是提高港口的服务水平。当前世界港口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第三代、第四代港口,已不是简单的货物装卸或大宗货物产品加工基地,而是商品和要素流动的枢纽,是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网状物流链中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处理、发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心枢纽。

一是要按照世界航运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完善港口的基础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建设,改善港口技术装备。今后一段时期,青岛港仍要继续加大在码头泊位、堆场和储罐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重点建设前湾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近期形成港口货物吞吐能力3.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500万标箱,远期实施前湾港、大港、董家港和日照港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管理,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标箱,形成中国规模最大的集装箱主枢纽港之一。

此外,还要提高港口技术装备和作业的现代化水平,增强港口整体运作效率,缩短与国际著名港口在集约经营上的差距。

二是坚持开放建港的思路,吸引国际航运企业参与青岛港建设,培育航运市场,转变港口经营方式,加快青岛港的发展步伐。青岛港的建设发展必须借助外力,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大型航运联合体和船公司落户青岛,加强青岛港与世界其他港口的合作,来增辟航线,扩大货源,培育航运市场。同时积极探索青岛港与国外船公司或港日经营管理商的经营合作,使青岛港口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能真正与国际惯例接轨。

三是以构筑港口现代物流中心为核心,大力发展港口关联产业,拓展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前湾港依托深水港优势,充分利用紧邻保税区、开发区等部级开发开放区域的便利条件,临港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下一阶段要按照建设第四代港口的要求,大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业。要抓住国家逐步放开对服务行业管制的政策趋势,结合青岛物流中心建设目标和现有产业基础,采取相应对策,积极吸引国外港口相关企业来青岛举办物流与相关的各类服务企业。

二、坚持海陆联动,实现拥湾发展

与海洋经济相比,蓝色经济更加注重海陆经济一体化。海陆统筹主要体现在:海陆产业统筹规划、基础设施统筹建设、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和生态环境统筹治理,形成资源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为此,我们正在以胶州湾为依托,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推进海陆资源、产业、空间、文化、生态的融合,把胶州湾沿岸打造成生态岸线、经济岸线和生活岸线,将胶州湾地区建成高端产业核心区、亲水生活休闲区、生态人文景观区,构建宜商宜居、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滨海城市组团。

三、坚持科技创新为本,提高蓝色经济竞争力

从历史上看,每一个时代海洋开发的突破,都是运用当时最先进科学技术的结果。发展蓝色经济,需要建立强有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形成海洋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创新机制。我们将加快建设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等一批部级创新平台,着力对海洋前沿技术、海洋产业化关键技术、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实施攻关,力争在海洋腐蚀与防护、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与筛选、海水淡化、水下焊接等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我们将集聚国内外海洋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创新基地,推进海洋科研资源开放式配置,建立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的快速通道,加快推进海洋科技产业化进程;我们将实施“人才、基地、项目”相结合,在海洋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打造领军团队,培养和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我们将营造有利于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政策环境,出台支持海洋科技产业化优惠政策、海洋成果转化奖励政策和专利保护政策,对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

四、坚持优势产业,推动蓝色经济优化升级

发展蓝色经济,旨在调整海陆产业结构,建立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以园区、基地、企业为载体,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着眼于优化生产,大力发展高端种苗繁育和健康养殖产业,突破循环水健康养殖、海水鱼品质改良等技术,促进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集约养殖,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建成中国重要的海产品加工出口贸易中心。着眼于突破二产,重点发展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化工、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医药“五大产业”。

着眼于提升三产,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和海洋科研教育与服务等特色产业,促进海洋服务业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前湾保税港区的作用,加快董家口新港区开发建设,再造一个国际亿吨大港。

借助奥运效应的辐射带动,构建以奥运旅游、邮轮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体的高端滨海旅游产品体系,建成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名城。充分利用青岛海洋科研教育优势,加强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发展海洋科普教育,建设全国海洋教育与科普基地。建立面向海洋经济、海洋开发管理和海洋决策支持的海洋信息数据处理中心,建成数据中心城市。

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实现蓝色经济永续发展

海洋的流动性使其生态环境比陆地更脆弱,人类已饱尝陆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苦果,维护海洋健康已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的紧迫任务。我们在接受海洋赐福的同时,要精心呵护她的健康,实现人海和谐共处。青岛将通过推动碧海行动计划,综合整治陆源污染,保护与修复海域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实现海洋资源利用集约化。

坚持“以海定陆”污染控制原则,建立完善海岸带和近岸海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维护海洋物种多样性。围绕建设海域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健全赤潮、浒苔、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军,刘金华,郭启民.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3,1,27-33

[2]曹立军.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吴永麟.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上一篇:加强网络经济中的营销诚信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谈物业管理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