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评价更趋科学化和艺术化

时间:2022-04-19 01:20:13

让语文评价更趋科学化和艺术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也随之进行,评价方法不断完善,如“档案袋评价”“成长记录袋”等发挥出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小学语文的评价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

评价的“过程性”变成“走过场”,评价大多是在课程或单元学习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进行,仍属于阶段性评价。

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生表现的结果,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

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自然教学评价就应发挥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1.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

我们依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将课堂评价细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态度、听课情况和综合能力。其中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表现,我们将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分为课前准备、坐姿、读写姿势。对于准备不充分、姿势不正确的学生分别用手势示意学生改正,并发给学生“还需努力”鼓励卡。听课情况分为倾听与合作两方面,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一项重要的目标要求,良好的合作态度在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将语文综合能力分为声音、普通话、知识掌握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分别发给“问题星”、“智慧星”等奖卡。

2.学生的阅读评价

在学生发展性评价中,我们设计了《课外阅读卡》。其目的是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多阅读、去观察发现,并及时和学生分享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展示阅读收获。设计的内容主要分为:(1)填写课外阅读文章的题目,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并写下主要内容;(2)填写阅读中新认识的字、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3)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和家长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每两周组织一次阅读卡展示,由学生汇报交流两周来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对全班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根据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在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我们还设计了一周背诵一首诗歌,听或读一个故事,朗读自己喜欢的一篇课文,展示动手剪贴或抄写下来的课外生字。

3.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评价

我们在低年级设计并应用了“两卡”(识字卡、写字卡),按周次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练习卡具体对学生的书面练习、识字写字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做出考察评价并反馈给家长,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书面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练习是否积极、是否按时完成,书写是否认真工整)、对错程度、是否自觉积极认识课外的生字进行评价。

4.改革学生的考查评价

(1)考查方法多样化。我们根据小学语文三维目标的阶段性要求进行单项考查。如:低年级段的识字写字、中年级段的朗读、高年级段的阅读写话。另外,体制与思想上突出平时学习的评价与作用,达到改变期末考试独尊评价地位的效果。

(2)考查方式灵活化。我们将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有机结合起来。试题类型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四部分,试题的编制强调应用性,以便于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如为校园广播写播音稿、做板报设计等。特别是我们在学期末采用A、B卷(A卷为全县统一的期末调研测试;B卷为开放性测评,要求提前下发,多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整个学期的语文学习给予全面的评价。

5.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评价

我们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使用课题工具书,分列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检测等评价项目,分别按照单元、期中、期末,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评价。

(作者单位 山西省阳城县教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提高初中学生推理能力的思考与尝试 下一篇:让孩子“乐学”珠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