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教学中的幽默性与趣味性

时间:2022-04-19 01:12:34

浅谈语文课教学中的幽默性与趣味性

摘 要:幽默在引人发笑的同时,竭力引导人们对笑的对象进行深入思考。语文课的教学幽默要借助作为艺术手法的幽默手段,同样是以“笑”为其主要特征形态,同样表现为温文尔雅、委婉轻快,既不粗浅,也不过于辛辣,刺激,且富于哲理和饶有意蕴。

关键词:语文教育 幽默 兴趣

幽默《辞海》解释是:(1)发现生活中喜剧因素和在艺术中创造、表现轻喜剧因素的能力,真正的幽默能够洞悉各种琐屑、卑微的事物所掩藏着的深刻本质。(2)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幽默在引人发笑的同时,竭力引导人们对笑的对象进行深入思考。语文教师调动幽默因素借助多种手段,把喜剧因素融进语文教学之中,就使语文课产生了教学幽默。语文教学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相应的就应具备幽默感知和幽默创作能力,也就是具有感受、欣赏和创作教学幽默的能力。但他不必具备喜剧作家那种很高水平的创作能力,他是把在语文教学作为审美对象的态度下而做的一种轻松的调侃、点滴的幽默、灵机一动的滑稽,这是一种“轻”幽默。语文课的教学幽默要借助作为艺术手法的幽默手段,同样是以“笑”为其主要特征形态,同样表现为温文尔雅、委婉轻快,既不粗浅,也不过于辛辣,刺激,且富于哲理和饶有意蕴。但和艺术幽默所不同的是,语文课的教学幽默应是与语文知识结伴而行的,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服务的。下面从语文教学和培养学生人格两方面来谈幽默的作用和意义。

(一)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1、强化首次效应。在众多学科中,语文课无疑是审美性较强的学科之一,按说它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较浓的一个学科。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学生厌学语文是普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枯燥无味是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使用幽默手段是矫正这一现象的有力措施,语文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开头几堂课一定要在学生心目中为语文课确立一个好印象,也就是说要强化首次效应。近代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怎样强化学生的这个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是我们必须思考的。语文教师要想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就应充分利用幽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激发学生思维,增强记忆力。从心理上说,幽默是启动学生思维的动力之一。美国近年兴起的“笑学研究”证明人在笑的时候,生理机能会发生多种变化,如脑垂体释放某种欣快物质以减轻痛苦和烦恼,给人以兴奋的感觉;动脉在收缩后变得松弛;肺部受压力增加,心跳加强以吸引大量的氧气;内分泌系统分泌出新的激素等等。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一味布道式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脑神经细胞外于抑制状态,兴奋不起来,时间一长,学生便慢慢趋于沉睡状态。如果此时教师“幽默”一下,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注意力相对集中,记忆力也就会随之加强。

3、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融洽师生感情。语文教学本身就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而是在认知的同时交织着情感。认知与情感是语文教学两条鲜明的线索,贯穿教学始终。情感是纽带,把学生、教师、语文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是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幽默也可以说是语文情感教学的一种手段,可以消除师生因过于严肃而出现的紧张状况,融洽师生关系从而使得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味盎然。理论告诉我们,所谓师生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上的距离。心理距离的大小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不论其好坏,都是一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环境。

(二)优化学生个性,培养健康人格。语文课的教学幽默不但能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1、教学幽默能帮助实现愉快教育。愉快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而语文课的教学幽默其功能和目的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两者是一致的。影响“愉快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学生的认识水平与状况,学生学习动机,身心发展状况与特点等;外部因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态度,教育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因素来调动学生的内部因素,实现愉快教育,培养造就学生的健康人格。而教师的“乐教”精神是影响学生“乐学”的根本外部动力。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于讲清教懂,而应进一步做到讲得妙,教得有趣有味。

2、教师的个性直接影响学生。幽默是语文教师个性的展现,是哲理和情趣的统一,而教师的教学幽默总是与独到的看法、深刻的见解结伴而来,展现教师个性的魅力。笑语中包含着深沉,妙言中蕴含着睿智;在他人没有觉察的事物中发掘笑料,在习以为常的事理中辨识悖理;在通俗例子中寻求别致,在平凡普通中提炼神奇;把强烈的反应稀释淡化,以从容潇洒的态度和亦庄亦谐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语文教师的幽默感首先是语文教师极富个性的独特视角和洞察力,是一种敏锐的易感性,属于他个性气质魅力的再现,这不会不影响学生,不会不感染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幽默手段,并不仅仅局限在手段本身,从根本的思想观念来说,是把语文教学作为审美对象来关照,以美的规律教学,进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审美过程,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审美的活动,从而造就他们的健康人格。

使语文教学审美化的可能性除了语文学科本身与审美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之外,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个体身心一般说来都具有一种趋美的冲动,一种喜欢幽默的感情,也就是对美的样式,对幽默的敏感性和选择性,既表现在人的动作行为倾向中,也表现在人的各级心理活动的倾向中,在意识领域,人的社会化的认知、情感、意志活动无不体现美原则,而幽默正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一种普通的常见的符合人的性情的美。利用教学幽默帮助实现学习审美化的可能性还在于,幽默能帮助学生实现审美愉悦,在学习活动中,人所面对的全部人化自然的产品,是人类总体劳动创造出的美的结晶,最能够唤起人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从而给学习者带来审美愉悦。而幽默有时能帮助启动这种愉悦,有时能加强这种愉悦,有时能延续这种愉悦。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语文知识、语文课文汲取美的因素来完善自己,实现全面发展。简言之,是以表现在“语文”中的人性之“大美”来滋养个性之“小美”,这就是语文学习的成果。

总之,语文课的教学幽默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育的内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灵活地运用教学幽默进行教学,不仅使语文课堂上有了笑声更使语文课增添了艺术的魅力,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有了欢快的情趣,生动活泼,优化了教学育人的环境,从而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心灵。

上一篇:农村学校如何合理利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 下一篇:对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与高考相结合的浅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