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先动 煤气油有望紧随其后

时间:2022-04-19 12:02:07

电价先动 煤气油有望紧随其后

继6月20日之后,8月19日发改委宣布自8月20日起再次提高全国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提价幅度0.019元/千瓦时,电网销售电价暂不调整。此外,再次强调了电网企业执行电价政策及煤炭企业严格执行煤炭合同的重要性;

本次电价上调并未向下游产生传导效应,电网企业因此将暂时承担相当的成本上升;由于电网企业今年先后遭遇雪灾及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所承受损失已经以百亿计,另外电网建设处于加速期,面临巨大的建设资金支出压力,因此国泰君安分析师预计本次上网电价上调所对应的后续销售电价将择期上调,整个经济体通胀压力减轻或电网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征兆可视作销售电价上调的可能时间点;针对各省区的电价涨幅,分析认为基本应和煤炭价格涨幅、供应形势直接相关,预计山西、山东、华东、华南涨幅将大于上次幅度;电力行业的运行趋势判断仍集中于煤价会否持续出现煤-电价格的螺旋上涨及09年行业利润是否能出现显著回升。

受到电价再度上调预期提升刺激,周二电力板块涨幅居行业第一,9成以上个股飘红。电力股集体逆市上涨,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和华润电力涨幅分别为2.67%、3%、2.83%和1.8%。分析人士称,调价预期短期内将提振电力股整体走强,但长期来看行业内将产生分化。

对于电力股存在的投资机会,智多盈投资余凯认为,电力是受经济周期影响较为明显的行业,用电大户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电解、化工等强周期性行业。相当长的时期内,电价的定价权仍掌握在政府的手中。

由于煤炭限价,电力企业的成本压力将会减轻,再加上连续两次提高电价,业绩也将有所改善。虽然本次电价上涨的幅度不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目前面临的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力行业最坏的时候正在逐渐过去。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恐慌性下跌的背景下,人们只看到了电力行业的不利因素,对许多电力股的估值仅参考其上半年的业绩。目前电力行业市净率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个别个股的股价甚至跌破了净资产,这里面的确有错杀的情况。如果考虑重置成本,电力股被低估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国盛证券程荣庆认为,目前电价偏低,据预测,电价至少上涨0.1元才能抵消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此次上网电价再度平均提高2分钱,为理顺煤价和电价的关系再走出一步。7月份CPI继续走低,从趋势看下半年CPI将会继续走低,电价还有调整的可能,电力行业业绩很可能好于上半年。

电力行业目前的盈利状况,已处于2002年以来最差阶段,任何政策面或市场面利好,将有助于行业景气反弹,二季度作为行业阶段底部已经得到确认。

电价先动,其它能源也似乎看到曙光。煤、电、油的价格调整始终备受关注。18日在国家能源局成立以来的首场新闻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奥运会后这些能源的价格走向,将由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情况、国内外能源状况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决定。

“价格往往反映出产品的供求关系,中国正在从政府控制价格体系逐渐向市场价格体系过渡。”面对燃油价格将在奥运会后上涨的传言,张国宝解释说,中国当前是采取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办法,6月19日适当调整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价格,但还是低于国际的价格,这是在考虑了国内各种承受力的情况下决定的。

张国宝说,曾经一段时间,各界关注的柴油供应紧张、排队加油现象已经缓解,特别是汽油供应已经比较宽松。奥运会以后油价会怎样变化,要根据奥运会以后整体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外能源状况而定。

谈及中国部分省份所面临的形势,张国宝表示,当前电力紧张不是因为电力装机容量不足,而主要反映在煤炭供应紧张上。近几年中国电力发展速度很快,煤炭供应相对而言不能够满足电力发展的需要,钢铁等其他耗煤产业对煤炭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

张国宝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并没有感觉电力短缺,华中地区的电力供应因煤炭供应运输受到影响。我国现在对煤炭价格是放开的,也就是说由市场来决定煤炭的价格,国家为此成立了“煤电油运协调领导小组”,通过增加煤炭的产量和供应、号召节约能源、管理电力需求等一系列的措施,改善煤炭供应较紧、价格上涨的状况。

张国宝表示,电力的价格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中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一样,实行政府定价。这是为了控制物价上涨水平,保障人民生活。

在燃油和电价上涨之后,下一步可能是天然气。目前,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只有美国的一半,不到液化天然气进口现货价格的1/3。提价将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带来好处。由于受到管制,井口天然气价格在过去三年里只上涨过两次。

路透社报道认为中国可能最早在今年9月提高天然气价格,作为能源价格正常化的最新行动,但是它必须试图在增加长期供应和减少短期需求间寻求平衡。美国能源基金会的杨富强也认为 “很可能最快在奥运之后,天然气价格过低不利于控制需求。”

能源价改,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顾及通胀还是与国际接轨,可能都是决策者不得不衡量的利弊,不过现在看来,价改已是势在必行。

上一篇:品牌整合见效 下一篇:强势股补跌继续 A股连挫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