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民间舞蹈与草原文化

时间:2022-04-19 05:18:38

游牧民族民间舞蹈与草原文化

【摘要】游牧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舞蹈个性奔放,独立洒脱,本文以内蒙古游牧民族为例,从游牧民族民间舞蹈与草原文化方面分析了游牧民族民间舞蹈与草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来了解游牧民族民间舞蹈与草原文化的联系。

关键词:游牧民族草原文化舞蹈

【中图分类号】G712

草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孕育了无数生命,也成全了内蒙古这样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具有伟大的艺术创造力。而在北方游牧民族众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中,舞蹈占有重要地位,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一、草原文化导致的游牧民族之间差异

从古至今,在草原上生活的民族共同努力创造,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整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草原文化,草原由于自身的广阔有着许多自身的矛盾与差异。

1、草原地大物博,哪里有水有草哪里就有游牧民族,他们像一个个部落一样,永远寻找自己的生命之源,这注定使游牧民族在于其他守在一处的民族之间有着不一样的地域性差异。

2、北方游牧民族的信仰是萨满,在后期喇嘛教的传人又使萨满进入了没落,在信徒的眼中,舞蹈要为宗教服务,所以他们在舞蹈的创作上会有一些宗教元素在里面。

二、游牧民族民间舞蹈与草原文化

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融合与判断性,在游牧民族民间舞蹈与草原文化之间,我们已经很难分辨出到底是草原文化孕育了游牧民族民间舞蹈,还是游牧民族民间舞蹈为草原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所以草原文化与游牧民族民间舞蹈室相辅相成的,他们作为单一的个体的同时,又包涵并且融入了对方。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草原文化繁衍出蒙古汉子桀骜不驯、直率洒脱的性格,也通过它自身的广阔孕育出了众多艺术形式,骑马,摔跤、射箭、跳舞,我相信这是人们听到内蒙古的第一印象。在众多艺术当中,舞蹈可谓是在内蒙古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北方游牧民族长期驰骋在草原上,把蓝天当做帐篷,把绿野作为毡毯,这是怎样的豪迈气概。蒙古族就是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所以牧民们的心胸开阔、坦荡,他们的感情也是质朴、豪放的。放牧与狩猎生活,正好与农耕民族的安土重迁、乐天知命的性格迥异,他们练就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勇往直前、桀骜不驯、乐观豁达的性格。在他们的民间舞蹈中,不难寻找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草原上的游牧生活大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他们只是追逐着水源和草来进行放牧,生活在可以随时搬迁的毡房之中。除了部落联盟、祭天庆典、欢庆胜利等大型活动外,牧民们都很少聚集在一起。北方游牧民族在“庆祝缔结部落联盟”、“庆祝新可汗即位”,或者战争胜利后一般要举行“欢跳庆贺之舞”。至今蒙古地区仍保存有在一年一度的那达幕大会上欢聚尽情歌舞的风习。

三、游牧民族民间舞蹈在草原文化中的地位与发展

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作为游牧生活的民族,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舞蹈艺术,为草原文化增色生辉做出巨大贡献,它不仅值得而且迫切需要去系统研究的课题。而我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进程主要由三大源泉汇聚而成:一是以北方草原、森林、戈壁为代表的游牧型舞蹈文化;二是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中原农耕型舞蹈文化;三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渔猎型舞蹈文化。从艺术起源的角度分析,这三大舞蹈文化体系,特别是农耕民族舞蹈与游牧民族舞蹈之间,从未存在过孰先孰后的统属关系问题,而是由分别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古代人民,各自按照自己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历史发展轨迹独立创造而成的。其后,才在长期交流融汇、互动发展的过程中,构成了中华民族舞蹈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文化历史发展格局。我们站在草原文化的角度,分别对这种既保持着水融的必然联系,又各自沿着不同历史文化轨迹自成体系发展的舞蹈艺术,进行分门别类地探讨和阐释,将对促进中华民族舞蹈文化的共同进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北方游牧民族自古便是一个自成的世界,一个拥有独立体系的游牧文化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浩瀚的蒙古高原,曾经是众多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和驰骋的舞台。他们不仅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延续了文化,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样发展做出过辉煌贡献,同时也创造出了具有纵深的历史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地域性的独具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质的舞蹈艺术。以蒙古民族为代表的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舞蹈艺术,作为表达游牧民族文化精神和思想感情的艺术载体,草原文化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既是对传统游牧舞蹈文化类型的延续,也是对当今时代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草原文化的形象诠释。

四、游牧民族民间舞蹈与宗教

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初信仰是萨满教,早期北方游牧民族受萨满教祭神活动的影响明显。十二世纪初,由于喇嘛教传入蒙古草原,排挤了比较原始而落后的萨满教。从此喇嘛教不仅夺取了萨满教的地位,并且也利用舞蹈为其宗教目的服务,同时喇嘛教的文化也影响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舞蹈。

五、游牧民族民间舞蹈的地区差异及特点

北方游牧民族人口众多,生活地域广阔,在我国除内蒙古地区外,还有东北地区、新疆、云南等都有游牧民族的聚居地。分布于不同地区的北方游牧民族群体,由于历史、地域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文化具有较多的差异,即使是内蒙古地区、东部北方游牧民族和西部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差异也是很明显的。所以各个地区的舞蹈还有各自的风格。

结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创造的游牧民族民间舞蹈,承续下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给我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和深入探讨的话题。以现代的视角和理念审视解读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舞蹈和北方游牧民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延续与演进、拓展与延伸,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超乎艺术之外的遐想和启迪。民族舞蹈艺术的历史原本就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保护民族舞蹈文化遗产,弘扬民族舞蹈文化,就是保护和弘扬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参教文献

[1] 金春昌袁志敏:论北方游牧民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及教学中的训练与把握[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 卫平:新世纪北方游牧民族舞蹈发展略述[J],内蒙古艺术,2002年第1期

[3]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 李利利:蒙古民族舞蹈的风格和特点[C],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第1版

[5] 仁•甘珠尔:内蒙宗教舞蹈点滴介绍[C],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第1版

上一篇: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做好探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