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如何更好的参与土地整理

时间:2022-04-19 12:42:37

农民如何更好的参与土地整理

(林口县国土资源局)

摘 要: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参与人数多,尤其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全面落实。随着土地整理事业的不断深入,实施管理作为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核心环节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农民如何更好的参与土地整理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农民;参与;土地整理;参与权

土地整理的本质是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是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下,由国家直接投资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改善土地利用形态、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化农田景观的重要途径。

1 土地整理的意义

所谓土地整理,是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要素上,土地规划的更为合理,更能够适应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整理,就是调整现有的土地关系,以满足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行土地整理的意义在于:

1.1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的载体,因其自然和社会属性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支撑和支持条件,土地整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土地整理通过合并细碎田块、调整田块形状、扩大田块的面积、科学规划田块高度等土地平整工程,使得土地更便于机械耕种,方便生产。土地整理就是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有效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1.2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整理通过采用生物、机械、工程等方法,对农田、水利、林路等进行改造,提高了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土地整理还通过增加植被来控制水土流失,通过把坡地退耕还林、修建治坡治沟、水土保林等工程,改善由于土地利用不当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重建新的土地利用方式,保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不但提高了土地质量和产出率,而且增强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保证了粮食的供应,缓解了开垦新土地的工作压力,也间接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更加保障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

1.3 调整土地经济关系

土地整理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是保障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土地整理也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土地整理还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战略。

2 农民如何更好的参与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项目具有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指向分散化的特点,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保证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目标的协同性,广泛的公众参与是合适的选择。由于目前土地整理项目区大多在农村,面对的公众是广大农民,因此民主集中制是公众的参与的最佳方式。

2.1 明确土地权属

土地整理实际上也是土地权属调整的过程,土地整理中权属调整的顺利进行,对促进我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健康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整理前后土地的质量、数量发生变化,利益格局也随之变化。因此,要充分实现产权明晰,避免产权共有,使土地整理区域内原有产权者的权益得到保障。我国应从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力的战略高度,从维护农民合法土地经营权的角度来认识土地整理中权属调整的重要性并进行权属调整。土地整理不仅要完成各项工程措施,还应在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和原有产权的基础上,进行地籍调查、现状确认、权属变更、土地登记等地政工作,稳定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这是土地整理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土地整理区别于一般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等工作的主要标志,直接关系到土地整理事业的成败。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程序办事,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原有产权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和农田建设的要求,依法、合理调整土地权属,及时办理变更土地登记,保证农户相对集中使用土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

2.2 积极推进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可以使规划设计更贴合当地群众需要,更加切实可行,也可以使施工更加顺利,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因此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公众参与机制。

2.2.1 提高群众参与土地整理的积极性。加大宣传,通过宣传可以让群众及时了解、关注土地整理项目,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提高群众参与的热情,积极对规划方案献言献策,避免项目规划脱离实际,使土地整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此外,公众参与土地整理也应提升到法律保障的高度,制定相关的保障制度,使公众参与渠道更加通畅,更加法制化。

2.2.2 制定详细参与方案,成立公众代表会。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制定详细可行的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参与的程序、组织、内容、人员、方式等都要制定详尽方案;土地整理项目可能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根据各利益主体,可建立县乡村三级代表会,这三级代表会涉及政府、企业、农民等,代表会的意见也更加多元化,也更能反映和平衡各利益主体的需求。

2.3 保障农民的用工参与权

土地整治是件惠民工程,必须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补偿标准要提高,金额要足额发放,要通过公告、听证、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组织和r民对土地整治的意见,并依法签订协议。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的内容主要包含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林网等,其中防护林的栽种、PVC管道的埋设、排水沟的挖掘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程容易被农民掌握,可以吸收农民直接参与项目施工,让农民在项目实施中直接受益。国土部门在与工程中标企业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要求尽量使用项目区当地农民工,要根据项目区农民工的技术水平和工程的施工技术含量来确定适当的农民工用工比例,一般来讲对于那些施工技术含量不高或者有建筑行业经验的返乡农民工较多的项目区,可以规定较高的农民工用工比例。

2.4 完善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

土地开发整理必须要调整农村土地的承包关系,平衡权益利益问题,主要包括项目实施初期的政策处理、实施过程中作物补偿以及项目竣工后再落实问题,要保证以服务于农民的经济发展为基础,以顺应民情民意为原则,切实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做实、做好,最大限度地保护项目区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土地整理是解决我省农村土地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十以来,我国各项事业都进行了创新整改,朝着集约、高效的方向不断前行。通过深度动员农民参与,充分发挥村社集体的力量,不仅化解利益调整的矛盾,还可解决土地零碎不能连片经营的难题,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戴建旺,张定祥,左玉强,等.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监管研究进展与体系框架建设构想[J].中国土地科学,2012(7):91-96.

[2]高世昌,王长江.中国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工作回顾与展望[J].资源与产业,2009(4):51-54.

[3]郧文聚,田玉福.探索土地整理新机制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J].资源与产业,2008,10(5).

[4]孟展,杨文杰,郑华伟,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监管制度建设探讨[J].资源与产业,2011(3):89-93.

上一篇:试论综合分析法鉴别中国古代青铜器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教学应用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