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18 10:41:22

浅析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方法正由传统的“教”为中心向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方向转变,“学案导学”正是适应这一改革的具体体现。该模式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进行的探究,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案的利用,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从“学案导学”模式的涵义、基本原则、环节等方面,探讨“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可应用性。学案导学初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涵义

对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一直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很多学者和教师都针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总结以往的研究结论,笔者认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运用导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学案的教学载体,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合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现象,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师事先设定的学案,对相关的教学材料进行品读,通过对于整体教学内容的了解和熟悉,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好准备。

二、学案导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先行,教师主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英语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活动性原则。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的、有内涵的背景,开展多样有创意的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动脑、动手,也可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

2.创新性原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勇攀高峰,求新求异,学案问题设计要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

3.民主性原则。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法,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习活动的经纪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引路人,讨论问题的平等参与者,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教学相长过程的直接受益人。

4.层次性原则。要从学生、班级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要设计出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尽可能满足有余力同学的需要,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激励性。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注重学案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课堂活动前,教师应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编写学案。学案设计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当堂反馈和课后反思5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各个方面:

1.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对新英语课程标准、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正确高效的课前预习。将编好的英语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3.精讲答疑的课堂探究。精讲答疑是以学生课堂上的相互讨论,独立自学为前提,需要教师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依据,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答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进行精讲的课堂内容和语言要做到精。第二,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不要一味地强调面面俱到,应该以学习讨论和自学的结果为依据,对问题疑问进行答疑和解答。第三,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答疑。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基本能自己解决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自学讨论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同时,教师要经常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讨论的现象进行表扬,以鼓励学生的课堂活跃和积极性。

4.重点突出的练习巩固。设计课后练习应该注意针对本节课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进行,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对课堂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不知不觉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还要注意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设置时要有所区别。较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较高年级的学生应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课堂完成的练习题不应课后完成,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又能给教师以直接的反馈,让教师可以直接针对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需要注意和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1.英语“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讲求课堂的时效性,切勿流于形式。

2.英语“导学案”的运用要与教学管理挂钩。

3.英语“导学案”应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有三点:用好、填好、留好。英语“导学案”作为课上的学习材料,学习的依据和指导,要高效完成,做到“个个动脑,人人动手,全员参与”。学生要认真填写,并且要保存好,作为复习材料。对教师的要求:要恰到好处地用好,不做无用功,再忙再累也要及时检查,并记录在案。每节下课时收回,有时内容没完成,下次完成时收回,这样不给“懒”学生留有偷懒的空间。

从教案到导学案的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要组编整套导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导学案自学,也可能不适应。但导学案教学法导入了各种有效的方法,容易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体会学习的基本程序,知识的把握技巧,由“观察模仿阶段”进入“自我控制阶段”,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为学生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所以,只要我们放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优化导学案教学的质量,导学案教学法就能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散发出闪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刘相盈,张宗奎.“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课题实验报告.现代教育导报.

上一篇:在说写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下一篇:刍议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