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时间:2022-04-18 09:48:30

关于建筑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通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前期准备、浇筑技术进行分析,从混凝土配合设计、浇筑方案选用和设计养护方案等几个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防治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一些可供为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裂缝防治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ncrete pouring of the pre-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pouring technique to analyze the concrete mix design, placement scheme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conservation program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racks in the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o discuss and put forward someavailable for the reference method.

Keywords: construction; concrete pouring; cracks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前期准备

(1)进场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规范。首先,应检查进场水泥的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检,其强度、安定性、初凝终凝时间等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规定。其次,施工图纸上面备注原材料产地且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再次进场原材料经现场检验合格后,现场见证取样送到有资质的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的拌制。认真控制混凝土骨料、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计量和投料顺序,以及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浇筑时间;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不能混用;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首先,保证粉煤灰的质量,加强材料检验,进行混凝土试配并根据试配结果确定掺量。外加剂的掺量要准确,掺量误差应控制在总掺量的4%~5%以下。其次,应该注意搅拌的均匀。外加剂在新拌混凝土中应分布均匀避免局部过量引起不良后果。

(3)混凝土的输送。在建筑施工现场可以设一台托泵和一台移动泵。事先对所使用混凝土泵的各技术功能进行了解。配备足够的泵机易损零件,以便出现意外时及时抢修。此外,管道固定保证牢靠,尤其是斜管以及垂直管这两个器件,以减少泵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泵送前应该用清水润湿一下管道,然后用水泥砂浆一下管道以及泵机。需要注意的是:泵机料斗前应该由专人值班,防止拌合物中的大块石头和杂物,在泵送的过程中,料斗的混凝土量保持应该不低于上口的200mm,以免泵机吸及率低或者吸入空气造成堵塞。当需要暂中断泵时,应该及时采取倒泵措施,使管中混凝土形成前后往复的运动状态,保持良好的可泵性。如果泵机出现了故障,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边续施工,可以用塔吊进行短时间的垂直运输操作。

2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技术

(1)全面分层。在整个结构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在桩凝前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采用此方案,结构平面尽量不宜过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2)分段分层。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3)余面分层。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斜面坡度为1:3,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4)振捣的要求。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3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混凝土的裂缝防治

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干燥收缩和降温收缩。处于完全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出现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为防止这一情况产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控制: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配合比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1)选用水化热低的32.5MPa矿渣水泥,水泥用量仅为340kg/m3。2)大掺量I级粉煤灰(国外高达30%)。掺量高达100kg/m3,占水泥用量的29%,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1%。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粉煤灰是增加可泵性、节约水泥的常用方法。矿渣水泥本身就掺有20%——70%活性或惰性掺和料,再在矿渣水泥中掺近30%的粉煤灰,而且要配制大坍落度的C40混凝土,非常少见。这个掺量巳接近GBJ146-9。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的上限。

(2)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选用。全面分层,采取二次振捣方案。混凝土初凝以后,不允许受到振动。混凝土尚未初凝(刚接近初凝再进行一次振捣,称二次振捣),这在技术上是允许的。二次振捣可克服一次振捣的水分、气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亦可克服一次振

捣后混凝土下沉与钢筋脱离,从而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全面分层,二次振捣方案就是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再进行一次振捣,使混凝土又恢复和易性。这样,当下层混凝土一直浇完42m后,再浇上层,不致出现初凝现象。此方案虽然技术上可行,也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但需要增加人力和振动设备,是否采用应做技术经济比较;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易使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如下适当措施:尽量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即抗拉强度大,线膨胀系数小。为此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剂,引气、缓凝、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在气温较高时,可在砂、石块场、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覆盖草包等隔热材料,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污水。

(3)设计养护方案、缩小混凝土内表温差。在约束条件和补偿收缩措施确定的前提下,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收缩应力取决于降温值和降温速率。降温值=浇筑温度+水化热温升值-环境温度。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通过计算预测了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温升值的可能产生应力,并据此制定了降低浇筑温度腔制温升值措施,预先制定减缓降温速率的方案和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的应急措施。经过计算,提出两种养护方案供施工时选择:一种是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3cm厚的防水岩棉被。另一种是蓄水2cm-12cm养护,深度随当时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减。前者的优点是保温性能较好,可缩小混凝土内表温差,减慢降温速度,从而有利于混凝土抗裂,但缺点是可能因降温速度过慢而延长养护时间;但如遇环境温度骤降造成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时,较难采取临时加强保温的措施。

4结束语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求控制在标准值上,当混凝土入仓时禁止破坏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入仓时要均匀铺入,每层厚度大约控制在20~30cm之间。这样有利振捣器振捣,振捣时,振捣棒要迅速进入混凝土内部,缓慢提出,使混凝土中气泡均匀返出,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溢出。振捣棒插入点间距要均匀排列,以防漏振。振捣方法一般采用斜向振捣,其特点是操作省力、效率高、出浆快,易于排出空气,不会产生严重的离析现象。

参考文献:

[1]黄俊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常见问题[J].山西建筑,2007,(28).

[2]张玉清,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述[J].新疆有色金属,2010,(5).

上一篇:关于框架结构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综合分析 下一篇:关于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综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