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时间:2022-04-18 09:19:5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摘 要】本文简要概述环境影响评价及城市规划的定义,分析了城市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城市作为人们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是资源与环境矛盾最突出的空间。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我国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战略性环境评价,应着眼于环境问题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它并不是要取代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而是只解决那些在规划层次上应处理和能处理的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对城市总体规划在决策阶段进行补充和完善。

1 城市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1 城市规划的内涵

城市规划是城市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现的过程,是城市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它涉及了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战略、建设土地、时序与其他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环境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开展城市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将环境问题跟规划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1.2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建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1.3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对城市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通过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识别出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预测与评估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减轻或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必要时提出规划调整建议,保证规划方案实施与环境有效保护和区域的协调发展。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因素

城市规划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主要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例如山脉、流域走向等;大型的人工构筑物,例如:高速公路、重要的铁路、现行的行政区域等。所以,进行环境评价时应考虑以下的环境因素:(1)城市土地分类和土地利用;(2)规划区的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等;(3)规划区的能源消耗率、利用率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其环境容量;(4)规划区的绿化率;(5)规划区域的空气质量,包括NOx、SO2、CO2、CO、O3、颗粒物等;(6)区域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资源量与质量;(7)固体废物;(8)噪声与振动;(9)环境景观与气候等。城市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累积性等特点,一定要从整体的生态系统角度出发,从国家、区域、国际发展的角度考虑对环境问题进行解决。

3 城市规划环评的评价原则

3.1 战略性原则

城市规划进行环境评价时,要注重城市建设进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要从战略高度评价城市规划实施时内部各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并从总量控制的角度提出规划中的可行项目和限制项目,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和削减方案。

3.2 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原则

通过对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城市空气、水、声环境与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等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实施,让整个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相协调。

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城市规划是时候对环境的影响,城市的经济建设、社会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一致,使城市建设实现环境、经济的同步与协调发展。

3.4 综合性原则

城市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广,涉及的环境要素复杂,加之被规划的开发活动多种多样,因此分析工作必须采用综合的方法,从整体上评价规划实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它受人类活动多种途径的影响,从而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多样性、交叉性。城市规划环评的评价因子主要包括;城市布局、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方式与产业发展等,而城市功能用地的布局和规模是上述影响因素的核心内容。不合理的用地布局能够明显地造成湿地破坏、水土流失、城市热岛效应、生物多样性破坏、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对文物保护、水源涵养能力等产生影响。

与传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比,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除了借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之外,包括叠置法、列表法、矩阵法、统计模型法等。一些经过改进的传统方法以及新方法的引入大大加强了环评的可行性。按照评价所处的阶段不同,规划环评方法又可分为: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系统学中的系统流程图、灰色系统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引入资源价值核算的费用效益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法;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法、GIS技术的应用等。此外,逼近理想状态法、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物流分析、生态合理性评价、绿色化程度评价等在规划环评中的尝试。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应多样化,宜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此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要。

5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5.1 城市总体布局和产业结构

城市布局与产业结构的环评包括以下内容: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生态适宜性评价;道路交通规划评价;城市居住、工业和交通用地的布局评价;城市公共设施的合理性评价;城市产业布局规划评价。

5.2 城市用地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对城市用地做出以下评价:对规划区域潜在的地质灾害、地下矿藏、地震等做出土地质量综合评价,城市用地的适用性的评价;评价城市总体规划中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交通用地、工业用地、生态敏感区、绿地等划分的合理性;评价城市用地规模,尽量较少的占用可耕种土地;城市用地的综合生态分析与评价。

5.3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主要是指城市及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对城市发展的支撑能力。重点分析区域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开发潜力,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5.4 绿化程度

城市规划应从较高层次分析规划是否遵循循环经济理念,是否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对城市规划中基础设施的绿化程度进行评价,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分析城市总体规划的合理性,以免城市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5.5 生态合理性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对规划实施前后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评价,主要从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占用、人口密度、景观等方面分析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土地开发顺序、利用方式与其利用程度的合理性。

6 结语

我国的城市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城市规划已成为指导城市发展的主要手段,而战略环境评价是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对城市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城市规划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

【参考文献】

[1]周吉全,何炜琪,刘毅,陈吉宁.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2]叶良飞,包存宽.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综述[J].四川环境,2012(31).

上一篇:企业如何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指导人力资源管理 下一篇:浅议城市环境问题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