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期望效应理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时间:2022-04-18 03:40:16

基于教师期望效应理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摘 要: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来讲就像是“镜像效应”,学生通过把知觉到的教师期望当做镜子来了解自己的情形,因此教师期望的区别对待会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自我概念和归因方式,进而影响对课堂的参与方式与互动行为。受刻板印象影响的教师期望使女生成为了英语课堂的“主宰”,有班干部职务的学生成为英语课堂中的“模范”,成绩好的优等生成为英语课堂中的“宠儿”教师期望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其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合理的调整教师期望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教师期望;英语教学

众所周知,教师的不同期望能通过言语与非言语方式传递给学生,经学生感知并最终使“自我实现效应”应验,那么教师期望到底是如何影响课堂教学的呢?学生的性别、种族、外貌、成绩、职务、年级及师生个性特征等因素都是影响教师期望的重要因素,教师对不同特征学生的不同期望直接对课堂教学的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是造成课堂教学机会不均等的“罪魁祸首”。本文由于篇幅有限,仅从性别、职务和成绩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师期望的差异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教师期望因性别不同而影响英语课堂学生参与度

由于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之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总体来说,男生受到教师的关注要比女生多。我国学者宋广文和王立军的研究就发现,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我国教师对男生有更高期望,在课堂教学中也给予男生更多的积极反馈和参与机会,更能接受他们个性的自我表露。

但是在近一学年的中学课堂观察中发现,并非所有学科教师的期望值都是男生高于女生。在理科性质的课堂教学中,确实如上所述,教师更多的关注男生,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和更多的情感支持与鼓励。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情况恰恰相反。这可能与两性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的差异有关,与男生相比,女生语言能力更强,女生在背诵、记忆等语言习得能力较之男生更有优势,更加努力,而且善于管理。因此教师对女生的期望也更为积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与互动对象90都是女生,在课堂问答及回馈过程中,教师也给女生更多的反馈与建议,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基本都是女生一言堂。在课堂观察中还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上英语课时,先前生龙活虎的男生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上课基本没有什么反应,更有甚者就是在看别的科目的书或是开小差,因此教师对男生的语言学习的期望较低,当然男生也都有感知教师的这种差异期望,所以也鲜有男生在英语课堂上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或是发表自身意见。

由此可见,教师对男女生的不同期望经学生感知会直接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表现和参与程度。期望值越高则学生参与度越高,反之亦然。因此教师应尽力减少刻板影响对教师期望的影响,尽量做到两性公平。尽管部分男生在使用英语时,语言表达有困难,但是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模式,使用双语教学,或是让男生在刚开始的阶段不能清楚表达的概念用母语来陈述,总之能够使男女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发展自身的潜力。

二、教师期望因学生职务不同而影响英语课堂师生交往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班干部与普通同学在感知教师期望时是有明显差异的。担任班干部的同学在感知教师的积极期望水平明显高于没有担任班干部的同学。在多次的课堂观察中会发现,教师对不同角色的同学会给予不同的互动机会。而且教师在选择互动对象时,有时会有很明显的功利倾向。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前面的同学无法回答问题时,老师又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其他学生身上,就会直接转向班干部,“monitor, Could you give me an example?(班长,可以为我们举个例子吗?),monitor, Could you tell me why ?(班长,可以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教师直接跳过其他学生而把班干部作为学生的榜样,这种师生交往的功利性会人为的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而且也会导致学生间关系的恶化。当对部分学生的访谈中提及为什么在上英语课时的反应如此消极时,80%的学生都对教师的“偏心”现象极为不满,他们认为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的眼光基本就没有扫视过这些普通学生,更不用说有什么眼神交流或是互动偏向,他们觉得普通学生在教师眼中就像是“透明人”一般,所以才会导致学生的消极怠工。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消除学生间的“等级差异”, 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给予他们合理的期望、均等的机会,铸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教师期望因学生成绩不同而影响课堂师生互动

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师形成不同期望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对不同学习成绩学生的不同期望直接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数量与质量。无论是互动的内容、互动的时间或是互动的性质都有质的差别。教师在课堂选择互动对象无疑是较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互动的其他方面也同时表露出明显的倾向性。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对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的回馈也是迥异的,教师对高成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非言语行为支持,而对成绩差的学生要不就是很少表扬更有甚者就是不予反馈。

总之,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对成绩好的学生更多是倾向于实行民主的、肯定的、考虑学生个性的言语方式来传达教师的期望。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倾向于实行专制的、否定的、控制的言语方式,更少的互动机会,直接导致了课堂互动机会不均等现象。

参考文献:

[1]刘丽红,姚清如.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心理科学,1996(19)6:348~350

[2]蒋京川.论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4~46

[3]郑和钧,邓京华等.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杜,1995:171~190

作者简介:

文卓(1992~ )女,汉,山西临汾市乡宁县人,现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外语系1101班,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论。

上一篇:新课程下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初... 下一篇:如何学好八年级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