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材料课程教育创新探索

时间:2022-04-18 02:11:12

服装材料课程教育创新探索

一、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

(一)服装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服装材料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目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借鉴其他学校交叉学科的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高职教育理念的需求,提出适合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在学生就业岗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以达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按照“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按工学结合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相结合,开发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例如:服装设计师岗位,通过分析服装设计师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再根据工作岗位对服装材料知识的需求,然后设计模拟该工作过程的相应课程来进行课程设计。通过对我院服装专业2011级毕业生389人进行职业跟踪调研,发出调查问卷389份,回收358份,统计占毕业生就业前5位的工作岗位分别为:服装设计助理82人、服装跟单63人、营销管理31人、服装制版28人、服装生产管理14人,占有效问卷比例60.9%,其他服装相关行业就业岗位占19.2%,其他行业占19.9%。

(二)针对就业岗位群进行教学设计

1.探索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服装材料学》的兴趣,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新生对服装的了解非常有限,同时服装材料学又担当了服装专业的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引导意义重大。只有使学生对服装专业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将学生引入服装专业的大门。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对于服装材料课程来说都是责无旁贷。本文从导入阶段、实施阶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科学设计与探索,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和做法,主要根据学生将来岗位群———岗位技能———岗位能力分解———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内容为主线,作出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就业岗位)对应不同教学情境(教学任务的选取)教学设置,同时建立基础能力模块(平台),保证知识体系系统连贯,避免知识的重复交叉;又能保证学生技能全面性,做到点线结合、层层相联。根据调研的职业岗位,并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系列的项目任务,要求做到:(1)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爱上服装专业(爱岗敬业)。(2)模拟的任务有足够的知识量融入,能让学生在做中学。(3)以实际的动手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作为学习成果的衡量目标的基础上,与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讨论,通过对服装设计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2.三维立体式教学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开展嵌入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方法等,调动学生学习《服装材料学》的兴趣,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得更好,开展多维模式的教学实践。(1)多媒体教学与实物相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理论知识讲授过于枯燥无味,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大量的服装图片来加深同学们对材料的认识和选用,并附相应的面料样卡让同学们分析和鉴别。(2)互动性教学通过引导性互动和讨论性互动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认识理解、巩固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首先,在教学中准备大量的不同特征的服装材料样卡,并按原料、结构、风格分类。在讲述相关面料时,让学生观看样布,进行实物比较,通过对样布的手感与目测,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纤维、纱线、织物组织结构知识,分析该材料的基本性能。其次,以学生身上穿的服装作为切入点,讨论材料的舒适性能、外观性能等,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增加学习兴趣。最后,就日常服装的种类,采用讨论性互动教学方式,让同学们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服装材料的性能以及风格特征,合理进行材料选择。(3)实践教学通过带学生到市场调研,不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从课堂走向市场,从理论走向实践,建立起教学、实际、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面对千变万化、色彩缤纷的服装面料(包括新开发的面料),学生的鉴别能力与应用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让学生到不同的服装企业、大型商场进行调查,了解品牌服装的材料使用情况和销售情况,并组织学生讨论品牌服装在设计中是如何用服装材料(面料和辅料)来表达它的设计理念,并根据销售量和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认同程度,结合当时的流行趋势、服装色彩、款式等来分析服装材料的使用是否传情达意,是否准确地表达了服装所要表现的主题等,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服装材料的鉴别能力。其次,组织学生到各面料市场,收集各种各样的服装材料小样,并分类整理成册,注明其名称、纤维原料成分、纱支粗细、织物组织等;分析其舒适性能(吸湿透气性、弹性、悬垂性等)、外观性能、耐牢性能、感官性能等特点;然后,进行服装材料的科学应用设计。

二、教学改革成效

首先,我院根据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及知识能力要求,对“服装材料”课程进行了内容调整,并更名为“服装材料与应用”,丰富了该课程内容,延伸了其内涵,更贴合服装专业学生实际需求。其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开展项目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服装材料》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服装专业课程产生了兴趣。与此同时,我院利用合作企业及华南地区专业市场的优势进行现场教学,通过企业参观、企业专家讲座等方式,实现校企有机结合,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服装专业的大门。最后,通过建设服装材料精品课程,使服装材料的教学与服装设计、服装制作等课程形成联动式立体化教学体系。直接在学习服装材料的课程进行服装材料的选择、采购、应用等环节与相关课程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者:吴基作 唐琴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服装系

上一篇:谈服装设计与职业能力培训 下一篇:服饰设计中的艺术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