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时间:2022-04-18 12:23:3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与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并确保活动质量,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思考、在活动中成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1.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①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高校学生走出“象牙塔”,对我国国情、经济与社会现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同时,针对实践中遇到的诸如农村医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引导学生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儿童教育、老人赡养等进行关注与思考,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2.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实践、创新与创业能力。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发现问题,继而在学习中思考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针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市场调研,查阅资料,结合专业知识深入思考,制订解决方案,并通过再次社会实践不断改进与优化方案内容,力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加快了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成功就业增加了砝码。

二、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途径

1.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是实践活动长效性的基础。“社会实践基地是指按照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在充分研究和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模式,按照一定的步骤建立的,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专业实践,从而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的长期稳定场所。”②高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一批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稳定场所。同时,通过在某一实践基地连续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对实践过程与实践成效进行思考,继而结合基地实际存在的问题,对实践内容与方式进行改进与完善。在固定的实践基地上开展活动的方式,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大学生支教、支农、支医等活动的开展使实践基地真正受益。而高校通过对不同实践基地的跟踪调查、对比研究,有利于提炼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经验,促进基地建设的长远发展。

2.社会实践项目的品牌化、系统化运作为实践活动的长效性提供了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很多实践团队选择在实践地开展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如支教、民生调研、爱国教育等,这说明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热情度很高,他们期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实践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利在于学生通过多方位的实践,拓宽了眼界,对不同领域的社会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弊在于学生对每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度不够,实践活动也仅处于浅尝辄止的阶段,对实践活动的思考、改进与完善略有欠缺,使得实践基地受益颇少。因此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可以考虑针对某一实践项目树立品牌,使实践活动正规化、系统化,将实践活动做精、做细,对学生的热情进行正确引导,使实践基地真正受益。如针对某实践基地留守儿童较多的状况,招募实践团队,创建支教品牌。该团队由对儿童教育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将留守儿童按照年龄梯度进行分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开设包括自然科学、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素质拓展等方面的课程,并确立班主任制度,形成一名大学生对多名留守儿童的帮扶体制。这种一对多的帮扶体制,有利于大学生对固定的对象进行长期关注,也有助于儿童在假期结束之后通过QQ、飞信等方式与固定的帮扶者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可针对实践地儿童的具体状况,深入思考教育方式与内容,将支教课程形成大纲,将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支教内容编撰成册,将不同阶段的儿童分班情况记录在案,避免实践活动在假期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假期结束之后无人问津的局面。同时,结合支教内容吸纳更多具有相关特长与兴趣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并结合实践地紧缺的资源如图书、作业本等在校园中为儿童募捐。在下次实践活动的开展中,以编撰成册的支教内容为蓝本,以记录在案的班级学生名单为基础,实现低年级班级自动升至高一年级,从而确保儿童教育的连续性,避免重复内容的出现。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的责任心与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儿童的教育落到了实处,达到了实践团队与实践基地的双向受益,有助于实践活动的连续性与长效性。

3.构建以学生党员为核心、广大学生为主力的全员参与模式,是促进实践活动长效开展的亮点。社会实践组队模式很多,有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队的,有学生会或社团带队开展实践的,也有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组建一支团队的。在众多的组队形式中,学生党员为核心、广大学生为主力的全员参与模式,能有效提升活动质量,增加实践活动的长效性。本科生入党名额相对较少,能够发展为党员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工作能力都是班里的优秀者,同时在学院和班级内也具有较高的威信。在实践团队中由于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比例的提高,使得团队的组织纪律性、工作积极性、协作精神等多个方面明显优于普通学生组建的团队,这为社会实践的成功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践活动开展中,以党员为核心的组队模式带动了广大学生共同发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不是以实践结束后在学校评比中是否获奖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而是更加关注实践的经历与收获。他们利用社会实践这个平台与低年级学生继续交流,让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在低年级学生心中扎根,带动着一批又一批青年投身社会、奉献社会,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才。同时,以党员为核心的组队模式带动了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与坚持不懈的帮扶精神,他们针对某实践地能够长期开展帮扶活动,利用多种资源如组织校园募捐、联系其他高校实践团队、与慈善机构合作等,对实践基地进行建设,确保实践地发展的连续性。团队成员通过连续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总结,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达到了实践团队与实践基地的互惠互利,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性增加了亮点。

4.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浓郁的社会实践参与氛围,是大学生实践活动长效性的助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及各类宣传渠道引导学生关注国情、了解民生,明确青年一代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义务,帮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传递青春正能量。在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传统媒体如当地电视台、报纸、网站等以新闻的方式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的帮助出去,引起当地人民群众的关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实践中来,为实践活动贡献力量。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等新媒体方式,将实践内容及相关照片出去,在朋友圈内引发评论与转播,使更多的人可以时时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同时,通过新媒体辐射式的传播速度与覆盖度扩大实践活动的影响力,从而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寻求更多的帮助与支持。社会实践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践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思考与总结,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加强基地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等进行摸索并提出解决方案。将实践内容、实践成果、实践宣传与实践思考等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或电子书,开展“实践归来话收获活动”,与低年级的学生一起分享“我的实践故事”。通过这些方式,营造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氛围,在学生中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引起广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充分重视与热情参与,为实践活动的长效性提供有效助力。

作者:张佳

上一篇:信息化管理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