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19例临床治疗分析

时间:2022-04-18 10:56:35

高血压脑出血19例临床治疗分析

(湖北省襄阳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内科 湖北襄阳 44100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9例,按硬币法分组,2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19例实验组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神经功能评分为(12.21±3.21)分,脑疝、颅内感染、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19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效果评价

高血压脑出血为神经外科急症,具有较高的病残率、病死率。研究指出[1], 及时、有效地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清除血肿,可挽救患者生命,促进疾病转归,提高生存质量。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是一项新技术,本研究为2014年03月~2014年10月1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收效颇佳,手术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2014年03月~2014年10月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9例,均经CT检查确诊,发病至入院时间均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内压治疗,应用神经营养药物,保护脑细胞,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稳定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对症治疗并发症。除常规治疗外,为本组病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CT定向,于血肿侧边做切口,长度以4~5cm为宜,充分暴露颅骨,切开硬脑膜,借助脑穿刺针探讨血肿部位,缓慢将血肿吸出,常规冲洗。借助双极电凝处理活动性出血,处理成功后,在血肿腔放置引流管。

1.22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微创血肿清除引流术,借助CT显像,定位穿刺点,为患者选择长度适宜的穿刺针,钻破颅骨及硬脑膜,将穿刺针刺到血肿中点处,并连接引流管,借助注射器抽出血肿内液化物质,后借助0.9氯化钠溶液冲洗,间断引流,并将2000U尿激酶注入抽空血肿腔内,放开引流。

1.3疗效评定[2] 比较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有效率(痊愈:血肿彻底清除,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有效:血肿清除,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无效:血肿清除不彻底,患者仍有部分症状;恶化:血肿未清除,临床症状加重,生命体征不平稳或死亡), 应用卒中量表评价神经功能评分,观察脑疝、颅内感染、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 借助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t检验,以(±s)表示;计数数据,χ2检验,以[n(%)]表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例,恶化0例),高于对照组的85.00%(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恶化1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降低,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2.21±3.2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6±2.21)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颅内感染1例,再出血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脑疝1例,颅内感染2例,再出血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1.621,P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为高血压晚期并发症,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3]。

高血压脑出血可在短时间内形成血肿,血肿形成时间越长,对脑组织损害越严重,快速清除血肿是治疗脑出血、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的关键。近年来,CT、MRI技术日益完善,微创技术也日益成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技术治疗,效果满意。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研究人员[4]为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血肿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均明显减少,机体IL-6、TNF-α 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恢复脑组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目的[6],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颅清除术(包括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一种是微创血肿抽吸清除术。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手术,损伤大,且难以清除丘脑及主要功能区的血肿。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直视下清除血肿(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的是液态正压粉碎血肿,可液化血肿、并抽吸碎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破坏,手术时间短,可节省抢救时间,降低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该手术方式引起的炎症反应小,可有效降低术后炎症介质病理性瀑布效应,降低颅内压,减轻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使受压神经元恢复,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疾病转归,收获较高的社会效益[7]。

综上所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满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各级医院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泽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01):241-242.

[2]刘珊珊.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06(13):48-49.

[3]牛庆东,王雪梅,叶平平,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2(07):1048-1049.

[4]谈声建,肖飞.微创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3,06(14):48-49.

[5]邓华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6(19):30-31.

[6]汪启东,蒋昌燕,李玉.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0,07(19):51-54.

[7]吴乔士,曹达彬.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08(16):1296-1297.

上一篇:升维思考,降维贯通 下一篇:论装修材料对室内设计风格形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