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4-18 09:56:30

综合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05年~2011年在我科进行康复治疗的SCI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例,按就诊时间分组分为2组,对照组22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24-02

髓损伤患者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致尿潴留引起膀胱及尿路感染,膀胱过度充盈时可发展成高张力、高反射的痉挛型膀胱。尿路感染和膀胱内高压引起膀胱-输尿管反流可逆向损害肾功能,成为截瘫患者的首位死因。因此,对SCI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该类患者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为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SCI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效果,我科将2005年~2011年在我科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50例按就诊时间分组,进行常规膀胱引流护理与综合康复护理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2011年在我科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50例,均经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SCI,经尿流动力学诊断为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入选患者SCI均为外伤所致,根据ASIA残损分级[1]:A级9例,B级29例,C级12例。患者病情稳定,不伴有意识障碍。其中2005年~2007年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2008年~2011年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2 方法

2.1 康复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留置尿管并定时夹闭与开放;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呼吸肌训练、腹肌训练、坐站训练、出入量控制训练、膀胱功能训练、间歇清洁导尿、盆底肌刺激仪的应用等,具体护理方法见下:

2.1.1 心理护理

对入院初期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首先,让患者与医院环境相适应。其次,让患者了解疾病,正确面对疾病,减轻患者的紧张、悲观等情绪。进行心理护理时,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对抗疾病、战胜疾病的信念。

2.1.2 呼吸肌及腹肌训练

自卧床期起,患者开始训练腹式呼吸以及缩唇呼吸,在床上呈半坐位或坐位平衡,以此改变患者,增强患者腹压,提高膀胱的顺应性。同时训练腹肌肌力,采用伸膝屈髋训练(屈髋30°),每次抬高维持5~10秒,重复10次,每天2次腹肌训练。

2.1.3 坐站训练

SCI后4周或手术后2周,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半坐位或坐位的平衡训练,以此让患者得以有效改变,加强对腹部的挤压,提高膀胱的顺应性。

2.1.4 出入量控制训练

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的习惯。每次饮水量以400―450 ml,以使其后排尿时的膀胱容量达到400ml左右。饮水和排尿的时间间隔一般在1―2 h。每日总尿量800―1000ml。

2.1.5 膀胱功能训练

早期膀胱在失神经状态下极不稳定宜选择留置导尿,而中晚期患者适宜选择诱导排尿、清洁间歇导尿。(1)留置尿管的膀胱功能训练:①间歇性引流夹管:留置尿管必须保证尿管通畅,防止尿路感染,每2-4h1次,前轻叩膀胱区15-30次。②盆底肌肉训练:患者主动收缩括约肌,每次收缩要保持l0s,重复10次,每日3-5次。③桥式运动: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双足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使臀部抬离床面,每日15-20次。④尿意习惯训练:训练时间必须特定,比如,餐前30min、起床、睡前等,鼓励患者排尿。⑤激发技术:定时对患者的排尿扳机点进行不同的刺激,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如叩击耻骨上区、牵拉,摩擦,捏掐腹股沟,听流水声等辅助措施[2]。(2)无尿管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基本同上,训练定时排尿,定时采用屏气法用力排尿,并用拳压法把尿排空。①Valsalva屏气法:患者保持坐位,身体逐渐向前倾斜,使腹部逐渐放松,训练患者收缩腹肌,增强膀胱以及骨盆底部压力,促使患者排泄尿液。②Crede拳压法:双手拇指放在髂嵴处,其余手指置于下腹部膀胱区,用力向盆腔施压,以此促使患者排尿。

2.1.6 间歇清洁导尿

根据患者残余尿量及液体摄入量,制定每天的导尿计划。残余尿量大于200ml,每天导尿4次,残余尿量150-200ml,每天导尿3次,残余尿量100-150ml,每天导尿2次,残余尿量80-100ml,每天导尿1次,患者自行排尿量占全部尿量80%时,或是膀胱残余尿量≤80ml时,停止导尿。

2.1.7 盆底肌刺激仪应用

EasyMed公司生产的NSJ-02尿失禁治疗仪,使用时,把治疗棒放置女性患者阴道或是男性患者5cm-7cm。间歇导尿之前20min左右开始使用。通常10d视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自行停止。

2.2 评价方法与标准

参照励氏评价,患者入院后,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要达到:①膀胱功能平衡。即残余尿量250mL。②不用留置导尿管,规律性排尿。训练间歇导尿时,每日2-3次。③症状性泌尿系统感染率2个月,且到达指标,视为显效;治疗时间2个月~3个月,且达到指标,视为有效;治疗时间>3个月,且达不到指标,视为无效。专人负责记录,分别评价护理后第1个月、2个月、3个月疗效。

2.3统计学方法

资料都是通过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

3 结果(见表2~表6)

4 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而造成尿潴留、尿失禁。留置导尿管虽然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护理措施,但是长期留置导尿管容易造成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肾结石等一系列并发症,另外,尿道黏膜可能由于长期受压而坏死,使患者极为痛苦,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膀胱内压并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控制或消除泌尿系统感染,保护肾脏与膀胱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尽早开始并贯穿始终,可使患者能积极主动进行康复护理;脊髓损伤患者在卧床期进行呼吸肌及腹肌训练,能够改善肺功能,对呼吸系统并发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坐站训练能够提高腹肌及膈肌肌力,帮助改善排尿功能;膀胱功能训练是解决SCI病人排尿障碍简便、有效、可行的办法,此方法不仅可以缩短留置尿管时间,而且减少了泌尿系统感染,有计划的进行膀胱训练,建立排尿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可帮助脊髓损伤患者尤其是损伤平面较低的患者,恢复膀胱有规律地储存和排出尿液的功能,避免膀胱内高压状态,不仅不会增加尿道感染的发生率,而且还会降低尿道感染的发生率[5]。

综上所述,通过综合的康复护理措施,不仅可帮助SCI患者恢复膀胱功能,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积极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范振华,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507

[2] 童小峰.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的康复护理[J].现代康复,2000,4(6):944

[3] Stromeyer,L.Handbuch der Chirurgie(Vol.1),Feriburg in Breisgau:Herder,1844:707.

[4] Bennett CJ.Yong MN,Adkins RH,et al.Conparison of bladder management complication outcomes in female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J].J Urol,1995,153(5):1458-1460.

[5] 吴军发,胡永善,吴毅.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2003,18(2);124-126.

上一篇: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下一篇: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