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时间:2022-04-18 09:06:47

浅谈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75-01

偶发事件是指与班级教育目的初级教育计划无关,而又出乎班主任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直接影响和干扰班级教育过程的无关刺激事件

1 敏锐观察,正确决策

面对班级偶发事件,老师首先要敏锐观察,洞察事件的状态、程度、影响,观察学生对它的反应态度,了解或推测事件的原因,预测事件的结果或发展趋势,从而把握事件的性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作出准确的判断,再迅速地正确的决策,该淡化的淡化,该化解的化解,该疏导的疏导,该堵截的堵截,该当场处理的当场处理,该事后解决的事后解决。

2 沉着冷静,以静制动

教师沉着冷静,不急不躁,这才容易计上心头,在平静中思索,这是运用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的前提。沉着自制,善于支配感情,是好教师心里品质的一个共同特点,所以教师不要一遇到偶发事件就赌气发火,大动干戈,批评训斥,甚至停下来就事论事地处理,这种争锋相对或者直接改变偶发事件结果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此,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心平气和,坦然处之,以静制动,冷静地分析判断,耐心细致地说理,态度严肃而柔和,处事果断而理智,正确化解师生矛盾,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既不影响班级教育进程,又不放弃原则姑息迁就学生。

3 正确教育,因势利导

处理班级偶发事件,教师要正面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坚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民主平等,要说服而不要压服,要疏导而不要硬堵,要教育引导而不要惩治报复,要诱导攻心而不要简单粗暴,要诚恳相待而不要强迫服从。

有一位班主任在班会中调查学生对任课老师的看法和意见时,得知同学们对英语陆老师嗓音小很有意见。老师嗓音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怎么办?学生容易对老师有意见而导致对这门功课厌恶;简单粗暴地强制他们服从会使学生们更加反感。这位班主任从身上掏出一枚一元硬币,突然扔到地上,说:“孩子们,你们听到硬币落地的声音了吗?”孩子们根本没注意,都摇了摇头。班主任又掏出一枚硬币说:“现在请你们听好了,硬币落地的声音是很好听的。听见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听到了!”“为什么第二遍听见了?”班主任问。孩子们抢着说因为他们注意听了。班主任乘势教育说:“只要我们上课时注意听讲,即使一根针落地,我们都能听见,对不对?陆老师的声音比这大多了吧!”孩子们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4 及时优效,时效统一

处理偶发事件,要讲时间和效益,既抓紧时间,又争取能有最佳效果。应做到,尽力缩短处理时间,把偶发事件消灭在始发状态,不使其蔓延;尽力限制。

学生毕业前夕,一位班主任让同学之间写5份毕业留言给自己的好朋友。第二天上课时,吴雨不见了。这位班主任在厕所里找到了他,他在伤心地哭泣。原来他送出5份毕业留言却没有收到一份。中午,这位班主任就悄悄让班委给他写毕业留言。下午,他故意询问吴雨:“你收到留言了吗?”他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对不起,上午我不应该哭!”当天晚上,全班也多了一项家庭作业,给更多的同学写毕业留言,尤其是写给班级中最需要的同学。后来,收到无数留言的吴雨也笑了,笑得是那么灿烂。

试想,如果这位班主任不能及时处理这件偶发事件,将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多大的影响啊!

5 化弊为利、长善救失

有些偶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学习,破坏了纪律,影响了管理进程,但常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需要老师充分认识,并加以利用,化消极为积极因素,变不利为有利,把处理偶发事件变成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性,磨练学生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特别是因后进生引发的偶发事件,老师要扬长避短,长善就失,尽力发现和扩大后进生的“闪光点”,点燃他们自豪自信的火花,在坏的事件中寻找有利因素,利用积极因素去转化教育。

有时,我们可以把偶发事件暂时“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发生偶发事件后,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因此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班主任也容易心理失衡,较难有充分的教育准备和冷静细致的分析。实施延迟处理,并不是拖拖拉拉不及时处理,而是尽量减少偶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争取调查了解的时间,等待最佳的教育时机,为全面、干净、彻底解决偶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6 幽默诙谐,化解矛盾

诙谐和风趣表现出老师的教育机智。应严肃认真处理,但不等于呆板生硬。在班级管理中,有些偶发事件老师处于窘境,要进行查处会延误班级活动的时间,不予理睬又丧失威信,分散学生注意力。此种情况,运用幽默、诙谐、风趣的表达方式,显示老师的宽怀大度,又摆脱了窘境,也可自然轻松的环节因偶发事件引起的紧张气氛,消除师生的对立情绪和矛盾,为学生创造自我教育的情境。

笔者有一次上课前刚刚进入教室,就听一位学生在下面高声喊;“董老师今天真漂亮!同学们鼓掌鼓掌。”笔者一看正是淘气包程鹏。笔者面带笑容地说:“谢谢大家夸奖,我要再接在励,更加漂亮!”同学们哈哈都笑了。下课后,笔者把程鹏叫了过来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如果笔者当时就怒气冲天,且不影响上课?

7 暗示提醒,旁敲侧击

有些表现不显著,影响不大,涉及面不广的偶发事件,老师不必中断正在经行的工作,最好采用暗示的方法,旁敲侧击,灵活处理,如语调的变化,目光的注视,适当的姿势,示意的动作等等,这样,既可使学生的问题行为得以纠正,又不影响整个班级管理活动,也不影响其他学生,同时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保证了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学生也会起到“隐蔽性”的强化作用。

一天,李军丢了100元,心急如焚。班上有人说张理想有100元,但张理想却说是别人还给他的。笔者立即调查,发现张理想撒了谎。下课时,笔者若无其事地走道他身边,周围没有其他同学时,让他谈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接着私下旁敲侧击:“听同学说今天有人还了你100元?”这时,半天没做声,最后他低声承认是拣到的,因为钱已花了一部分,所以一开始没有承认。笔者告诉他,犯错误不可怕,只要即使改,让他先还钱,剩下的笔者先垫上,有钱再还笔者。

这样采取旁敲侧击策略一来,问题解决了,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保护,也受到了教育,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如何畅通阅读之道 下一篇:做好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