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2-04-18 08:42:41

【前言】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探索与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但其主要由企业经营管理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构成。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

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 本文对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的可行性,总结出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中职生培养的深远影响和意义,进一步探索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校园文化 优秀企业文化 有效途径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目标,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主动适应企业的能力,进入企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可是,目前一些中职生在进入职场不久就选择了离开或被企业淘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到企业之后,仍然习惯用学生的视角,而非员工的视角来看企业环境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总是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因此,使中职毕业生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社会文化的传播者、职业教育工作者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创造新型育人环境,达到培养“零对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教育目的,实现校企双赢,对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比较分析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学校群体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团体意识和文化气氛,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的集中体现,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认同和外界的认可。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但其主要由企业经营管理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构成。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虽然都属于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内容、特点和形式。就校园文化而言,是以终极价值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管理文化和经济文化。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目前对企业文化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要优于校园文化,但是,由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具有许多相同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合理性的成果。

(一)两者内在本质相似。

两者都是在一定区域内的一种隐性的潜在力量,对本区域内个体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起着导向、激励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目标是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学校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一流的“产品”都要靠一流的“管理”去打造。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道德准则,团结一致、协作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则是摆在企业和学校管理者面前的共同任务。这种通过潜在的、非明文规定的隐性力量激励各自成员向着组织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行的功能,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所共有的。

(二)两者包含内容相似。

两者都包含外表层、中间层和核心层。其中,外表层文化是指物质文化,主要指企业和学校的外在环境。它包括企业和学校的地理环境、建筑设施、艺术景点、传播设施等;中间层文化指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主要是企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守则、操作规范、运行机制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与企业一样,规章制度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校风的建设;核心层文化是指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念、管理思想、职业道德等,它也是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说:“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真谛。和企业精神在企业中的地位一样,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的形成能在校园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两者关注的主体相似。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主体都是人,都是对人的关注,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价值导向的。企业和学校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分别是职工和客户、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这就要求在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培养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关心人、理解人、凝聚人、培养人,所以需要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能动性的文化氛围。

三、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对中职生培养的影响和意义

职业教育实质是就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对企业文化的吸纳能促进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准的有效提高。

(一)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是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而是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外,更应具有爱岗敬业、严谨负责、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和精神。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对所投身职业的基本素养的了解,“不适应新工作”或“一受挫就当逃兵”时有发生。一方面不少职业学校的学生感叹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在四处寻觅,抱怨找一个合适的新员工难。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提高成效。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需要通过营造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感染、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传统的校园文化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要,企业文化的适当引入可以加快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化,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成熟,培养作为未来职业人的全面的职业综合素养。

(二)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实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传统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有非常大的差异,学校管理育人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有很大差别,学生没办法通过学校的管理行为领悟到企业管理的模式,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比如企业员工的纪律性要求和工作态度的严谨,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没有长期的养成教育,就很难适应企业的这种制度文化。这些差异与限制导致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满足不了零距离就业的需要。如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引进海尔等优秀企业的“管理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积极行动才有意义”等先进管理理念,吸取其有价值的元素,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在日后的校园学习生活中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即可在毕业与就业之间顺利实现无缝对接。

(三)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是职业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

职业学校大多因为种种原因,加之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在许多认识误区,造成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缺少品牌学校。引入企业文化,凸显学校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凝聚师生和学校的吸引力、向心力。引入企业文化,可以强化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形成共同的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充分发挥教职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使各部门协调统一,形成互动,增强朝气,激发师生员工的士气,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从整体上提高学校形象。其次,引入企业文化,树立良好形象,有助于家长对学校产生信赖感,也有助于企业对学校的认同,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从而对招生和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联动效应。

四、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优秀企业文化元素,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如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实现“零距离”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通过身临其境的岗位体验,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而且学会了用企业的眼光看教育,更清晰地发现了问题,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应用性。在教学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更好地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就可以及早地提高职业素养。

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同步;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为企业“订单”培养所需人才。诚邀企业成功人士或优秀校友来学校开办讲座,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成长历程的教育,甚至直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学。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

(二)从“软件”上着手营造企业的精神文化氛围。

校园的“软件”是学校的精神,是学校的灵魂和支柱,它的形成能在校园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校的精神文化基本不受时空变化的影响,它们代代相传,一脉相承,成为特有的学校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对师生的影响是无形、持久的。因此,要在“软件”的建设上体现和融合企业文化的精神,让学生直接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如:“诚信为本,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以此作为财会类学生的校训,体现了财经类学校的一种价值观;机械制造类学校强调“崇尚技能从爱护工具开始”、“细节决定成败”,可以彰显其强调规范与严谨的校园精神;旅游贸易类学校提倡“服务同学就是服务顾客”、“态度决定一切”等,突出其重视行为与礼仪的校园文化。

(三)加强“硬件”建设,营造企业的物质文化氛围。

校园的“硬件”是学校物质环境,学校物质环境对学生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从长久来看,对师生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职业学校校园应该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建筑风格,要融入职业文化的内涵。如一定要注重学生实验实训场地的建设,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使学生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需要制定完善一些实习实训的注意事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流程等,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校歌校训、胸卡、校服、校园网、宣传栏、标语牌、路牌、信封等都应力求精致、美观、有品位,突出“职”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要通过创造相应的物质环境,培养学生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就业的需要。

(四)将企业文化引入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贯穿学生的全部校园生活。

学生入校之初就重点抓职业理想教育和价值观引领。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开展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鼓励学生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培育他们面向未来,筹划人生的信心和勇气。如会计专业要求学生做到:写一手好字、点一手好钞、记一手好账、打一手好字。通过天天练、月月考、时时赛来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基础,激发其对专业的信心、对成功的渴望。另外,号召各班创建优雅而富有职业特色的教室环境,师生共同确立班级目标、励志格言、设计班徽、成长导师寄语、行业展望等,起到激励成长、凝聚团队的作用,使班级的墙壁会说话,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年级重点抓职业习惯养成,提高就业能力。要求学生在专业训练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如做事细心严谨、办事快速高效、工作台面干净整齐、物品摆放秩序井然、处事不乱的临场心理素质等,要求每位学生做一次精彩的自我介绍,设计一份体现创新性、个性化的个人简历,有一项可向大家展示的艺术或专业特长(如书法展示、礼仪表演、点钞表演、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等),完成一项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独立完成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掌握基本礼仪等,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年级重点抓就业指导及实习跟踪指导。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从基层做起,打好基础,防止出现“心高手低”现象,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逐步解决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不适应、不认同等问题。提倡务实的就业理念,引导学生科学定位、合理就业,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思想基础。

总之,由于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特点,职业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在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使培养的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旭曦.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07,(7).

[2]何兴楚.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性标准[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3]张勇.论高职高专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渗互融[J].科技创业月刊.

上一篇:追求语文课堂“生生互学”的乐学境界 下一篇:让语言在课堂上散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