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

时间:2022-04-18 07:59:48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稻株受害后瘪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如果引起倒伏,茎、叶腐烂。

一、水稻纹枯病的症状

又称云纹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色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色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魔,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断。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二、水稻纹枯病的病原

稻纹枯病病菌为一种真菌,无性态为Rhizocto—niasolaniKii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初为五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有分枝,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每个细胞有细胞核3~23个,平均4~8个。菌核由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为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有少量菌丝与寄主相连,靠病斑的一侧稍凹陷,成熟后易脱落于土壤中。菌核大小不一,明显分为外层和内层。外层由10~30层坏死细胞构成,约占菌核半径的1/2左右,除细胞壁外,无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层具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及丰富的颗粒状内含物。菌核具有圆形小孔洞,即萌发孔,菌核形成过程中通过萌发孔排出分泌物,菌核萌发时菌丝也由此伸出。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2~4个小梗,其上各着生1个担孢子。

三、水稻纹枯病发生的规律

一般从水稻的分蘖期开始发病,先危害叶鞘再侵害叶片。初发病时,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像开水烫了一样,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病斑边缘褐色,中部淡褐色或灰白色。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病斑基本相似。天气潮湿时,肉眼可见病斑上长出象蛛丝状的菌丝体,以后菌丝体集结成紫褐色籽粒状的菌核,易脱落,纹枯病属真菌病害,是一种喜欢高温高湿的病害。在气温22度以上,相对湿度在97%以上开始发病,但以25~31度、湿度饱和时发病最重。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生,孕穗前后为发病高峰,乳熟后病情下降。在菌核残留多的老病田,以及偏施氮肥、秧苗生长过密、通风透光差、长期深水等情况下发病重,特别是在水稻封行到灌浆期,如遇高温、连续阴雨,病害将严重发生。受害稻株因部位不同,损失差异很大,病害在稻株上扩展部位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禾本科,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白花授粉。一年生栽培谷物,高30~100厘米。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发生减产可达40~50%。水稻生长期叶片受害严重时成片枯死,有时虽不枯死、但新叶不易伸展、稻株萎缩、不能抽穗或抽出短小穗,抽穗期穗颈受害严重,则造成大量白穗或瘪粒。

四、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的结果,水稻植株具蜡质层、硅化细胞是抵抗和延缓病原菌侵入的一种机械障碍,是衡量品种抗病性的指标,也是鉴别品种抗病性的一种快速手段。

2.打捞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捞并带出田外深埋。

3.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4.药剂防治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及时施药,控制病害扩展,过迟或过早施药,防治效果均不理想。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15%或拔节到孕穗期丛发病率达20%的田块,需要用药防治。前期(分蘖末期)施药可杀死气生菌丝,控制病害的水平扩展;后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施药,可抑制菌核的形成和控制病害的垂直扩展,保护稻株上部功能叶不受侵染。常用药剂是井冈霉素,每667平方米可选用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40克,或5%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30%苯丙丙环唑乳油15~25毫升或2.5%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水剂(纹曲宁)250毫升,对水50~60升喷雾。

5.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纹枯病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先后发现了一些对稻纹枯苗有拮抗作用的真菌和细菌。拮抗真菌有青霉属、镰孢属及木霉属的一些种;拮抗细菌有假单胞菌屑和芽孢菌属的一些种等。

总结:

水稻纹枯病近年来已上升为主要的病害。其为害面积大,分布广,水稻一生中各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病。防治方法应采用综合措施,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日本落叶松栽培技术 下一篇:一例肾型传支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