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浪漫主义特征在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体现

时间:2022-04-18 07:54:39

论浪漫主义特征在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体现

30年代中期开始,曹禺向剧坛奉献的几部剧作精品,就像挖不尽的宝藏一样,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话题。其主要依凭是《雷雨》、《日出》等早期剧作所显示的艺术造诣。当我们潜心研习这些剧作时,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意”现象,感受到其间流荡着一股浪漫主义气息,由此构成了曹禺剧作别样的浪漫主义特征。

曹戏剧的特点 浪漫而有诗意

1935年《雷雨》东京首演之前,导演致信曹禺,表示要去掉序幕和尾声。曹禺回信中明确表示: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这诗不一定美丽的,但是必须给读诗的一个不断的新的感觉。在《雷雨・序》中,曹禺再次表示:保留“序幕”和“尾声”的用意,是让观众看完戏后,心中还流荡着一种"诗样的情怀"。可见,诗意是曹禺创作的有意的追求,剧中的主人公,从周冲、繁漪到愫方,其生命的轨迹便是一首在闭锁的世界里的竭力挣扎和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向往的生命的诗。

《雷雨》中的周冲是带有浪漫主义气质的一个角色,他的关于“海、天、船、光明、快乐”的理想随着他年轻的生命一起转瞬即逝,繁漪对于命运大胆无畏的挑战张扬着生命个体存在的价值,“关门戏”中的愫方在“天塌了”之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个闭锁的世界。这就是他的剧的特点, 凝重而有诗意。与现实主义相比,浪漫主义的显著特质就是主观性。艾布拉姆斯曾用“镜”与“灯”作比来揭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分野。认定浪漫主义“诗人所反映的世界,业已沐浴在他自己所放射出的情感光芒之中”,以此标尺来衡量曹禺的剧作,它们显然是属于“灯”,是其心灵创造物。

当然,与其他浪漫主义作家一样,曹禺的浪漫主义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被称为“新浪漫主义”。这就是曹戏剧的特点 浪漫而有诗意。

人物行为举止审美化的处理

曹禺早期剧作,有两类人物引人注目:一类是以蘩漪为代表,包括鲁大海、仇虎等,属于曹禺激赏的“敢爱敢恨”系列,但他们也都无力挣脱“狭之笼”的束缚。二是以周朴园为代表,包括周萍等人他们曾“敢爱”或“敢恨”过,但后来都慑于文明的压力而放弃了。这些人物行为举止都作审美化的处理过。

曹禺笔下的人物,很难给他们下结论,好人,坏人。《雷雨》中的周萍,用作者的话说,他只是“一个美丽的空形”。作为长子,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的规定,他应当是周朴园的当然继承人。然而他却是一个私生子,母亲出身低贱,早早就离开了他。父亲受的是腐朽、虚伪的封建文化教育。这样造成他那懦怯、脆弱、自私、贪图享受、优柔寡断的性格。他要继承父亲的衣钵,却又缺乏周朴园那种创业的意志、魄力与手腕;他没有兴家立业的“雄心”,却有贪图享乐的劣根性;他想摆脱蘩漪,追求四凤,却使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这种种的苦闷和矛盾构成了这个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性格。所以曹禺说:“周萍是最难演的……”

对周萍,曹禺明知“他的行为,不易获得一般观众的同情”,可仍要求“演他的人要设法替他找同情”。可见他对人物的浪漫主义审美化的处理。

曹禺早期剧作的“浪漫主题”

历来人们都从社会问题剧的视角来诠释作品的主题,这与曹禺的本意与剧作文本的本然面目并不相符。就《雷雨》他抗辩道:

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有些实际的东西在内(如罢工……),但绝非一个社会问题剧……。

可见,曹禺的本意要写的是诗--一个青年诗人对整个人类悲剧性命运的抗争及这种抗争的徒然无益。看他的戏,读他的剧作,总是被充溢在剧中的强烈的感彩所打动。这种浓烈的情感,饱蕴在丰富、动人的情节和人物身上。如:《雷雨》第四幕结束前,蘩漪那一声“我的孩子,我的冲儿”撕心裂肺的呼号,是怎样震颤了观众的心灵啊!

正因如此,曹禺立足于自己的主体心灵来摄取与之总体感受相一致的素材, 是其心灵创造物, 如前所述,曹禺早期剧作的整体意蕴是浪漫主义的.

上一篇:探究式学习的两大误区 下一篇:小议英语学习中学生掉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