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学生的求异思维

时间:2022-04-18 06:56:27

开拓学生的求异思维

摘 要:求异思维是一种新颖的、超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互逆问题,注重课堂的游戏活动,及时抓住学生顺向和多向问题的联系,开展一题多解的训练,开拓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P键词:设计问题;拓展训练;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创造性活动,不仅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新颖的、超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成果。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而求异思维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另一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教师应有意识地开拓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突破思维定式,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新的境界。

一、注重设计互逆问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意识

我们平时只注意对学生进行顺向思维的训练,往往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所以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学生解答问题时就容易出错的现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按题目条件进行顺向思维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互逆因素,精心设计互逆式问题,打破学生思维中的定势,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方式,逐步增强求异思维的意识。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当学生归纳出第一个结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后,教师可提出“根据这个结论,反过来想一想可得出什么结论呢?”(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再如问:“小方从前面数坐第几排?”紧接着问:“她从后面数坐第几排?”做一道加法算式要想两道减法算式;看到“运走的”要想“剩下的”;判断“所有真分数都小于1,所有假分数都大于1”正确吗?等等。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知识的范围,不同学生的心理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引导。以上提问旨在打破学生思维的定式,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顺向和多向的积极活动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此知识辨析得更清楚,而且还逐步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意识。

二、注重课堂游戏活动,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

数学课堂游戏,是容易被儿童接受的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好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充实儿童的游戏生活,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丰富他们的求异思维和想象能力,在盎然的气氛中发展他们的智力。所以,要坚持数学知识和游戏因素的巧妙结合,以玩为教学载体,寓教于乐。比如,在教学“可能性”这部分知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两人轮流抓完54张扑克牌,每人每次可以抓1~4张,但不可以不抓,规定抓最后一张者为输。想想,如果让你先抓,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顺着去想这道游戏题,很难发现它的规律和窍门。但若“倒”着去推想,很快就会看出其中的奥秘。假若你想获胜,那么你最后一次抓牌后应只剩1张牌留给对方。在这之前的一轮,你就应留给对方6(1+5=6)张牌,无论对方怎样抓牌,你都可以在自己抓牌后留给对方1张牌。照这样一直往前推,不难推算出每次留给对方的牌数应为:1―6―11―16……36―41―46―51。即可知,你第一次应抓3张牌,然后每次弄清对方抓几张,你就跟着他抓“5减几”张牌。这样,你就能保证最后获得胜利。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中,若能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会用求异思维解题,不但可以减少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而且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

三、注重反向转换问题,加强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任何一个顺向问题都可以变为反向问题,而且问题的条件越多,改变成反向题的数量也就越多。例如,“新华学校原有52个篮球,送了25个给希望小学,但又添置了13个新篮球,新华学校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篮球?”这是一道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按顺向数量关系列式为52-25+13。可以转化为“新华学校原有一些篮球,送了25个给希望小学,但又添置了13个新篮球,学校现在一共有40个篮球,新华学校原来有多少个篮球?”转化后的数量关系是( )-25+13=40。但这个问题必须把这个数量关系逆转为40-13+25=( )才能解决。在教学中,教师要具有思维训练的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大幅度、多角度的联想,尽可能地刺激学生联想的多向性。组织学生进行先顺后逆的认知训练,这无论对学生解决问题本身,还是对扩展他们的认知领域、培养求异思维的灵活性都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开拓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不仅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性和思维艺术,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及提高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孙万起.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J].成才之路,2008(26).

上一篇:浅谈小学英语课的导入法 下一篇:加强平时教育 把校园霸凌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