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时间:2022-04-18 04:50:18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6-000-02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目前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探析,旨在为提高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 体育文化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指所有的学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运动竞赛及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校园体育文化则指学校师生员工们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校园体育意识文化、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意识文化主要反映在体育的观念、精神及道德风尚等方面。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表现包括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及运动竞赛等。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表现为体育场馆建设、场地设施及器材配备等方面。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时代性和教育性

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化自己的形态。从50年代的全民健身热到时期的瘫痪状态及80年代的女排热,直至现今所倡导的全民健身计划,每搞一次活动,都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甚至成为那个特定时代校园体育文化的主旋律。总之,时代的体育精神特点感染着校园体育文化,而校园体育文化又反映着时代的体育风貌。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其它文化一样担负着教育学生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必需的体育保健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继承性和新颖性

每一项体育活动的开展都会根据其特点来开展,并延续一定的习惯与传统。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会根据学校体育传统和体育风气的影响而有所侧重。新颖是体育活动的一大特点。因此在传承的同时,还要发展,而且要因时、因地、因人而进行体育活动内容的延伸,以普及化和新颖性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形成更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连续性与延展性

由于校园体育活动是一种带有普遍参与、重复出现且相对稳定的集体行为,受“终身体育观念”的影响,它的开展都会围绕一定的主题,具有周期性、延续性,如季赛、年赛、运动会等等。

在讲求合作交流的当今社会,体育活动不再局限于校园内。利用校企间广泛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将更多有特长的学生推荐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展示自我,校园体育文化的这种延展性效果非常有价值。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一)满足学生精神需求,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够得到锻炼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拥有健康体魄的快乐。学生们还能通过体育文化生活来缓解疲劳、减轻压力,进而达到放松精神、愉悦心情的目的,让自己拥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二)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品质

积极、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生活,处处蕴含着对学生情操的陶冶。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在增强学生体育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思维方式和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观及塑造理想体育人格的同时,能够使学生能在体育活动及运动竞赛中用崇高的体育职业道德约束自己,懂得团结协作、遵章守纪、公平竞争、顽强拼搏、严以律己的意义,进而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受到了良好的锻炼。

(三)传播文化,增进交流,缓解压力,消除疲劳

校园体育文化在横向上的传播和交流作用,使个人、群体、地区、民族乃至国家都能分享到校园体育文化的文明成果,并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在纵向上,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使体育文明成果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不息。此外,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手段及各种不同规模的体育竞赛,可以催人奋进,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消除烦恼、缓解精神压力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是学校加强对外宣传的窗口

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能充分体现学校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同时还能反映出一个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因此说,校园体育文化是反映学校校风的窗口,同时也是一个学校加强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如何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一)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了文化主体的精神及道德观念等。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如集体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和竞争开拓精神等。思想、行为道德也是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运用各种传媒,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比赛中克服困难,为国争光,挑战人生的事迹,以此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以公平竞赛、公开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来培养、教育和感化师生。我们要在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中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理论及实践,进行体育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教育,使师生员工们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的基本条件,并使之充分了解体育对身体、生活、家庭、社会的影响。通过课堂教学、各种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二)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加强体育文化及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因此,在体育课程教材的选择上,不但要注重所选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更要注重加强身体锻炼知识和方法等内容的教学。此外,要丰富师生员工的体育活动,师生学习和工作之余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育兴趣、能力和观念等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利。学校可通过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和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体育竞赛活动来丰富大家的余暇生活。

(三)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的体育场馆及场地设施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们是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此外,体育场馆及场地设施等作为一种依托,又承受着师生们体育锻炼的实践。因此,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例如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与建设,合理规划和使用现有场地和器材。

(四)有特色的传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由于学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及师生构成等不同方面的不同差异,加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思路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根据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发展适合本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五、结束语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学生成为自我意识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校内体育锻炼之中,这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要在传承和创新中,要保证校园体育文化朝着健康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以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以最大限度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仁香.试论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与作用[J].龙岩师专学报.2004.

[2] 张湛宁.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功能[J].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1999.

上一篇: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体制转变趋势研究 下一篇:基层体校的建设与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