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人本主义价值观的诉求

时间:2022-10-21 06:03:3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人本主义价值观的诉求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6-000-02

摘要人本主义价值观对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价值、潜能、个性、社会适应等,而如今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保持身心健康、掌握运动技能及形成终生体育意识。根据人本主义对人的发展要求及为了在人本主义理念下校园体育文化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哈市四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与人本主义价值观的了解做了调查与结果分析,并提出了在人本主义理念下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人本主义校园体育文化大学生的发展

一、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人本主义”由英文单词“Humanism”翻译而来,亦可译成“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它主要是针对人类的道德、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自由和理性的思考。这种理念对体育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表现在人本主义非常重视人文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培养,道德和意志的发展与培养,重视人性的培养,它的意思从根本上说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万物的尺度,是一切社会努力的行为与准则。即把这种思想引入到我们熟悉的校园,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个性、身心、潜能、需要、活动、能力、社会交往关系和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中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核心内容,指在人的本质内容上的全面发展及提升人在社会中的生活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个性与思想道德的发展等。然而作为即将步入社会中的大学生急需以人本主义为尺度填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在知识人才竞争的现代社会,我们在人才开发和培养中尤其要主义人才的完整发展,避免出现“不完整”。在人才的培养中要做到知识的丰富性、能力全面发展的完整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性。

二、人本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发展的要求

(一)重视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特征的内部表现,作为高校的成年学生主要是以学生个体的培养为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从而达到在体育教育中大学生学习的满足和人性完善,主要包括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心理,气质,行为,智力等形成的复杂的综合体,其具有比较丰富的内涵。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对个性的定义式“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他是人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通过在做某种事或是在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独有的行为特征。人本主义价值观对人个性发展的大致要求是在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个性,使其在各种活动交际中人们所能接受,比较认可的一种独立态度,通过活动的实践,使其朝着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完整性、稳定性的方向发展。

(二)重视道德与社会适应的发展

体育道德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在体育活动中的一种较深的体现,他作为一种尺度去衡量大学生多赢有的道德水准,是作为社会适应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社会适应是建立在道德的准则之上的,而社会适应他所要求的是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交往与适应的能力,所以他与体育道德应该协调发展。在他们的协调发展下我们才能提倡文明体育、健康体育,与和谐体育。

(三)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习,提倡各种科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自主思考研究学习,培养在学习项目和内容方面应以提高学生兴趣为主,逐渐达到兴趣带动创新的目的。

三、对人本主义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缺失的调查与分析

对人本主义的思想落实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调查,本次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哈尔滨市所在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四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5份有效问卷372份及有效率为93%,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人本主义观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认识程度及重要性、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整理数据,结果与分析下如所示:

图1人本主义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认识程度 图2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状况

从图1中可以看,从很了解到了解的学生占有大多数。说明大学生对人本主义价值观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建设是比较了解的,而且他们对人本主义的思想与校园体育文化还是深有体会,有部分学生非常了解说明大学生认为校园体育文化中建设人本主义观很有必要。说明他们都比较感兴趣而且渴望人本主义这种观点在校园体育文化中建立,去体现自己的价值。

从图2中可以看出各学校的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还是不理想,满足不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的需求,这说明学校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力度不够,需要全校师生去重视,而且希望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去提高改进。

四、人本主义理念下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

(一)扩大学校对校园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途径

校园体育文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是学生完全熟悉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以往的仅仅依赖于教师课堂教育的方式传播是不够的。因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是一个富有朝气,充满活力、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大集体,他们所接受东西往往是具有比较新鲜、比较潮流而且还具有挑战难度的一些事物,根据校园现有的资源与优势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些特征去做有针对性的让他们喜欢接受的措施,讲授和学校定期的免费开放健身场所等。只有让学生了解了体育文化才能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习惯。在比如高校要举办与体育相关的知识讲座与竞赛。体育讲座题目可配合学校的教学任务,也可以配合介绍国内外体育时事、动态以及体育项目、明星介绍,还有一些诸如体育保健常识、运动损伤的预防等大学生所关心的体育热点和焦点问题,从而全面营建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面的拓宽。

(二)校园体育文化形式的多样化

体育文化的传统和特色,它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所形成并延续着带有本校所具有的普遍性、重复性出现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独具特点的文化形式,并具有教育、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的力量。由于各个学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师生构成等不同,加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等的差异,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具体思路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根据各个学校应该有的校园体育文化让学生了解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根据传统与特色我们可以结合学校的现有特色资源及各种条件组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校园体育文化形式。就比如太极球,空竹等。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校园体育文化形式的多样化,从而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以及在学生学习体育活动中永远具有新鲜感,有利于他们不断的创新与挑战。

(三)重视教师对学生体育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学已有单纯传授体育基本技能和知识,转变为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学生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发展学生的体育个性,智力及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个性、智力、及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创造性,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方法,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等。我们应当充分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有目的的让学生参与各种自主性活动,主动探索形成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独立性与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努力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而且利用学校体育这种特殊形式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文化,如何正确的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与体育个性,在体育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兴趣的去学,学中去思从而达到主动创新的目的。

五、总结

(一)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沉淀。在人本主义理念下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提高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二)当前发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文化活动,教师在学校应有的条件下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观,让他们了解体育文化的内容、形式、及作用。使其校园中整体学生的个性、能力、体育道德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全面、系统地深化校园体育文化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纪大春.培养学生体育个性与能力[J].吉林日报教育园地.2010.

[2] 狄宁.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个性培养的途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1.

[3] 靖文.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

[4] 杜东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3.

上一篇: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下一篇: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构建社区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