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丽人生》中的游戏精神

时间:2022-04-18 02:56:50

解读《美丽人生》中的游戏精神

[摘 要] 意大利导演罗贝尔托·贝尼尼拍摄的影片《美丽人生》是一部用父爱表达反战主题的作品。这部被称为“含泪的微笑”的影片,能如此打动人心,带给人长久的温暖、回味和感动,应该缘于影片中伟大的父亲基多所具有的游戏精神。他用独有的乐观、坚强与智慧,将残酷的战争解读为一场游戏,自始至终没让孩子感受到一丝战争带来的恐惧和阴影。《美丽人生》中所具有的游戏精神值得再细细品味和解读。

[关键词] 《美丽人生》;游戏;游戏精神

游戏与游戏精神界定

游戏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但凡人类一切文化现象,无不是游戏的化身。“仪式产生于神圣的游戏;诗歌诞生于游戏并繁荣于游戏;音乐和舞蹈则是纯粹的游戏;智慧和哲学在源于宗教性竞赛的词语和形式中找到自己的表达……”[1]这一切都是因为,人是游戏者。游戏化地生存,是人类最为本真的存在方式。游戏总能带给人快乐,尤其是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儿童身处何地何时,游戏总是相伴左右,他们捉迷藏、跳皮筋、玩过家家、老鹰捉小鸡、扮演警察、或编唱童谣、或听讲故事等。大概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除去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活动外,儿童的生活处处是游戏,时时有游戏。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游戏精神对于儿童来说也可谓是与生俱来。

可见,作为表达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观念,游戏一词并不单单指具体的游戏活动形式,更蕴涵着抽象性的游戏精神,二者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的游戏。[1]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具体的游戏活动,一种是游戏精神。那什么是游戏精神呢?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很难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有学者认为,游戏精神与尼采的狄俄尼索斯精神有着内在的关联,游戏精神就是一种狄俄尼索斯精神,是生命本能的充分宣泄和表达。[2]也就是说游戏精神是一种追求自由、追求内在愉悦且包含着创造特质的精神。其所要传达的是一种生命态度和价值观念。

《美丽人生》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导演用游戏的方式诠释了战争的残酷,让观众在泪水中体会了生命的价值。

《美丽人生》中的游戏精神

《美丽人生》是一部用独特视角反映战争题材的经典影片。主要讲述了犹太人基多、妻子多拉和5岁的孩子祖舒华在集中营“极端环境”中所度过的特殊生活。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选取几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家庭的遭遇来反映战争,将现实生活中平凡小人物面对战争时表现出的坚韧、乐观与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前半部分大多是在笑声中度过的,导演看似在用一种轻松、诙谐的笔调来讲述战争,然而,越看到后面却越觉得难受,既想笑又想哭,既感慨又哀伤,却又仿佛有万般温暖和感动在心中涌动。此刻回想起来,居然还是想流泪,微笑着流泪。影片为何能带给人如此强烈的心灵震撼?为何在大多数人看来,充满着血腥、苦难、恐惧和无望的集中营,在祖舒华眼里却满是兴奋和喜悦呢?笔者认为,影片所具有的以下特点值得再进行细细品味和解读。

(一)巧妙将战争演绎为一场游戏

一切的震撼与感动都源于基多这位伟大的父亲,他身上所具有的面对苦难却依然乐观、坚强的游戏精神。他将战争的血腥和恐惧一个人苦苦扛着,为了不让孩子感到一丝害怕。基多用尽苦心为儿子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始终让孩子坚信这并不是一场残酷的战争,而是一个充满趣味和刺激的游戏。

当基多和祖舒华被纳粹士兵推上火车时,他乐观地对孩子说:“这是一趟特殊的旅行,所有的人都是来给你过生日的。”(那天正好是祖舒华5岁的生日)。接着火车到达了集中营,为了不让儿子有半点的怀疑,不懂德语的基多冒险把纳粹军官的逼压和威胁,巧妙地翻译成了游戏规则:“这是一场游戏,如果谁在游戏中取胜,就能得到奖品,先得到1 000分,就能获得头奖。奖品是一辆真正的坦克。”这一切让儿子充满了期待。祖舒华也因此在集中营度过了最美好和难忘的游戏时光。影片结尾,祖舒华钻出柜子,站在空无一人的集中营广场上。当孩子环顾四周时,一辆真正的盟军大坦克缓缓从墙角开了出来,此时的他哪里知道父亲已和他永别。父亲用爱与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游戏的胜利。

作为父亲,基多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巧妙的,更是成功的。一个幼小而天真的孩子,怎能理解战争的残酷呢?这位伟大的父亲,在二战的阴云之下,承受了所有的苦难与折磨,为孩子换来了最美丽的人生。基多身上所具有的浪漫和顽童式的游戏精神,让人感动,更让人震撼!

(二)用尽苦心让孩子乐在游戏中

导演用游戏的方式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创意,让观众在看似轻松的游戏中感悟生命的价值。为了让孩子能在集中营那样残酷、恶劣的环境之下,依然能拥有快乐和希望。基多可谓是用心良苦,令人观赏过后仍记得影片中那些饱含着父爱,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场景一 冒险当翻译

到达集中营后,戒备森严,到处是拿着武器的士兵,这让祖舒华隐约觉得情况不太对劲。等到达住处后,满屋子的人、极其恶劣的居住条件和环境,祖舒华表现出了不情愿,对父亲说:“这里又脏又臭,我要到妈妈那里去。”“我饿了。”“这里的人都凶巴巴的。”正在基多不知该如何应对儿子时,一个德国军官和几个士兵踢门进来了,为了消除儿子的疑虑,一句德语也不懂的基多冒险为纳粹军官做翻译,将残酷的集中营纪律翻译成了有趣的游戏规则:“大家都到齐了,游戏现在就开始,先得到1 000分就胜出,奖品是坦克。每天扩音机宣布谁领先,积分最后的,要在背上吊一个蠢材的牌子。我们士兵扮恶人,又叫又呼,谁怕谁丢分。在三个情况下,你们分数全丢。如果你违反了三条规定中的任何一条,你的得分就会被扣光:第一,哭;第二,要找妈妈;第三,肚子饿了要吃点心!想都不要想!”听着老爸的翻译,儿子瞪大了眼睛,原本被集中营气氛吓住的祖舒华露出了喜悦、兴奋的笑容,相信这一场原本的灾难不过是一场有趣的游戏。

场景二 做苦力差点暴露

为了让儿子不产生任何怀疑,使谎言更加圆满。每天做苦力、搬铁块累到筋疲力尽的基多。只要看到儿子兴奋地叫着爸爸,一切的疲劳都烟消云散了。他继续强打精神、兴致勃勃地给儿子畅聊今天又拿到了多少多少分,目前排名领先,等拿够1 000分的时候,就可以赢得坦克了。

影片有一个细节,基多正在高温下,吃力地搬运着几百斤重的铁块。祖舒华因躲避洗澡突然闯入,发现父亲正在做苦力,这让基多感到十分意外。因为他曾给儿子说过,他们成天在一起玩跳飞机,玩团团转什么的,当眼前这一切暴露到儿子面前时,基多因为毫无准备,变得手足无措,眼看父亲精心编制的谎言就要被揭穿。可机智的基多立刻反应过来对儿子说:“我们是在制造坦克,这是为了获得奖品而付出的劳动。”基多的回答十分合理,巧妙地将搬运铁块的苦力与游戏的奖品“坦克”联系起来,儿子不仅没有产生怀疑,反而还更加相信游戏的真实性。后来,基多因担心孩子跑出去,看到一些不应该看到的,会发觉事情的真相,就对孩子说:“从今天起你要躲起来,不要让那些士兵看到,要让他们以为你失踪了。这是最难的游戏,如果玩得对,每天得120分,一定赢到坦克。”这位伟大的父亲再一次成功地把丑恶和黑暗拦截在了儿子的心房之外,让孩子完全沉浸于游戏的快乐与刺激中。

场景三 惊心动魄的静默游戏

后来基多用他的智慧,赢得了德国军官的赏识,并获得了在餐厅做服务生的机会。这让基多可以有条件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一天在餐厅上班的基多无意中看到窗外德国军官的孩子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为了让儿子相信还有很多别的孩子,都在为了赢得坦克玩游戏。便连忙跑回去带儿子出来,悄悄对孩子说:“你看看有好多小朋友在这里。”便指了指旁边的柜子。祖舒华走过去,打开柜子果然看见一个小男孩躲在柜子里,基多悄悄对儿子说:“看见了吗?就是他,他叫卢布兹,他排名第二,在我们后面。”听了爸爸的话,祖舒华高兴极了,对游戏的真实性也更加确信无疑。

紧接着,一声哨响,孩子们都跑了出来,密密麻麻。就在基多和儿子正要转身离开时却被发现了,祖舒华不会德语,一开口说话准会露馅。就在这危急时刻,基多灵机应变告诉儿子:“这是在玩静默游戏,你绝对不能出声,发誓,不然就会被淘汰。”祖舒华记住了爸爸的话,一点也不敢出声。接着祖舒华被当成德国军官的孩子带到了餐厅,可就在作为餐厅服务员的父亲递点心给孩子的时候,祖舒华无意中冒出了一句意大利语“Grazie”!(谢谢)。危急时刻,聪明的基多马上教所有德国士兵的孩子都用意大利文说“Grazie!Grazie!”才算逃过一劫。这时候的祖舒华当然不知道父亲所面临的危险,而完全沉迷于有趣的游戏中了。

场景四 冒死寻找妻子,赢得坦克

一天半夜集中营一片混乱,人声、车声,一片嘈杂。基多从室友巴图处知道,纳粹党战败了,他们想毁掉一切。基多看到过填埋坑里满是尸骨,知道大事不妙,连忙将孩子带到铁柜子里藏起来。并叮嘱孩子:“今晚是最后一关了,大家都在找你,千万藏好不能出错,我出去作掩护。即使我很久才回来,你也不要动,不能出来,直到一个人也没有。”说完便心急如焚地去寻找妻子。

然而,不幸的是在寻找妻子的途中,基多被发现了,士兵端着机枪押着他去行刑。路过铁箱子时,看到柜子里儿子那双天真、明亮的眼睛,基多马上装出一副滑稽的模样,学着木偶的手脚僵硬地走过去,好像还是在做游戏。祖舒华也完全沉迷于游戏中,还得意像给父亲眨了一下眼睛,好似在说“我还没有被发现呢”。接着一身枪响,纳粹离去了,天亮了。此时的他压根不知道,父亲已和自己永别了。影片最后,胜利的凯歌开始奏响,当祖舒华从箱子里走出来时,果然见到了一辆盟军的大坦克缓缓从墙角开了出来。他瞪大了眼睛,随之大叫:“啊!一辆坦克,一辆真正的坦克,我们赢了!我们赢了!”那一刻,祖舒华脸上洋溢的满是赢得头奖后的快乐和幸福。

很少能有一部影片能让人像疯子一样,既想笑,又想哭,哭中带着笑容,笑中含着眼泪。影片一次一次打动着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时而难受 、时而喜悦、时而温暖、又时而因感动而泪流满面。看过至今,这种感受依然强烈。赞叹并钦佩基多身上所具有的游戏精神,就算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日子里,就算了没了希望,死亡近在眼前,基多依然能笑对人生,不让恐惧和害怕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残酷的二战在父亲的“导演”下变成了和儿子的一场“有趣的游戏”,基多用他的游戏精神、用他独有的乐观、智慧和幽默上演了一场最“美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荷兰]胡伊青加.人——游戏者[M].成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2] 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 丁海东.论儿童的游戏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4] 翟永明.论儿童文学中教育主义与游戏精神的关系[J].名作欣赏,2010(06).

[5] 高洁.论学校教育的游戏精神[J].教育探索,2010(07).

[作者简介] 王姗(1980— ) ,女,贵州遵义人,教育学硕士,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儿童文学。

上一篇:皖南林业苗圃化学除草技术 下一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