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问题与分析

时间:2022-04-17 06:33:58

种植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问题与分析

[摘 要]当前,我国种植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明显不高。本文首先提出在种植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具体改善的办法与措施,希望可以促进种植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高效化,并不断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关键词]种植专业;实践性教学;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06-0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使理论知识得到深化,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为了使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必须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农业改革的力度。与此同时,更需要一批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农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所以,对种植业的实践性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种植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脱离实践

种植专业设置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了实现理论知识与生产效益的良好转换,必须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这样,不仅造成培养目标素质的单一化,还会降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表现为: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学生畏惧不前,害怕犯错。有的学生自认为理论知识充足,但是依然出现各种错误。比如,在果树嫁接中需要找出切口,要求对接穗进行削取。通常情况下,接穗的长度为58cm,长面削掉的尺寸为整个接穗的?,另一面削成马蹄状,尺寸为1cm。可以看出,该理论并不复杂。但是,要高质量的完成任务,还需要加强实践锻炼。如果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实战经验与技术,即便拥有再多的理论知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可见,实践性教学是投入劳动生产活动的重要条件。

2、实习实践时间短

学生实习实践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如果农业产生的时间长,那么实习实践的时间就相对比较多,反之亦然。同时,根据课堂标准要求,种植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的时间应该占到总授课时间的40%。在必要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在很多职业学校中,种植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的时间仅仅占到总授课时间的10%,甚至更少。另外,很多学校的实习场地与相关标准不符合,难以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践需求。以上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

3、实践实习质量低下

在种植专业教学中,实验课、实习课教学效率甚微,包括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师、学生对课程重视度不高,抱有应付态度。另一方面,实验课、实习课在授课的过程中,受到器材缺乏的限制,难以开展。比如: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导致教学组织混乱。这样,使得部分学生鱼龙混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与此同时,当实验课结束后,很多学生虽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具体操作的步骤。但是,一旦让学生自己独立操作时,就会难以下手,或者错误百出。由此可见,这样的实验课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实习的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可以独立操作。然而一部分同学由于思想重视度不高,怕吃苦、怕劳动等原因,认为实习就是完成任务,没有掌握相关的技术也无所谓。在这种情况下,不但降低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给农业科技的发展带来很大障碍。

二、种植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办法与措施

1、提高领导的重视度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培养出一批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的稳定、长久发展。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要求加强领导的重视度。在政策、资金上面给予帮助,解决种植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比如:建设专业实习场地,购买充足的实验器材,合理调整课程安排,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实践证明,只有提高领导的重视度,才能加大对职业学校支持的力度,从而改善以上发展中存在的困境。

2、激发学生对种植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同样,在种植专业教学中,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虽然种植专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在农业生产本身特点的影响下,依然有很多学生不愿意投入农业学习中。所以,应该积极培育学生对农业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们在农业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为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激发学生对种植专业的兴趣,学校可以开展丰富的专题报告会,为学生介绍当前农业发展的形势,以及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使学生增强对本专业学习的信心。另外,可以邀请一些种植方面的专业来学校做报告,为学生讲解在农业实践中的知识以及经验,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对种植专业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对种植专业的兴趣,不仅可以促进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从而积极投身到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中。在农业生产中,建立一支技术能力高、专业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年轻队伍,是促进新农村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大重视度。

3、多管齐下,加强实践锻炼

当前,因为诸多条件限制,学生实习场地器材不足、条件艰苦,导致课程难以开展。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很多职业学校的实习课程时间少于总课程的五分之一。有的学校在最基本的农业操作教学中,也没有提供相关的技能训练。还有一些学校由于本身条件困难,无法开设技能训练课程。针对以上情况,应该争取多方面的资源,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帮助农业职业学校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首先,建立校内实验基地。立足学校本身的资源,利用校内建筑空地或者闲置的土地,建设农业实验基地。比如:在实验基地中种植梨园、橘子园、桃园、苹果园,然后交叉种植草莓、红薯等作物。另外,在校园马路两边可以种葡萄、猕猴桃等藤本植物。除此以外,可以开发小面积实验区,种植蔬菜。这样,不仅方便学生学习,而且起到了美化校园的作用。

其次,建立校外实验基地。为了使学生真正深入到农业实践中,应该在发挥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在校外建立大型的实验基地。这样,学生可以在类似于大田的实验环境下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另外,农业职业学校应该积极与农业技术单位联系,通过科研项目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教学、科研的教学实习基地。

再次,建立健全实践制度。制定相关的技能培训考核制度,明确考核的内容与目标。在考核的过程中,按照安排好的项目考核,采取考核一项,评定一项的办法。同时,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成不同的等级。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促其改正。考核时间可以安排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

最后,做好新技术的推广。为了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外,还要重视新知识、新技能的传授,从而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农业实践中。在某种程度上,新科技代表了一定的生产力,有助于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对农业生产的兴趣。

结束语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民生的根本。为了积极推进农业的发展,应该不断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新型农民。当前,在种植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分重视理论,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种植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革的办法与措施。比如:提高领导的重视度,激发学生对种植专业的兴趣,多管齐下,加强实践锻炼等,希望可以加强种植专业教学的实践性意义,为我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忠宜,郝玉华.中等农业学校种植类专业能力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施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8).

[2] 潘志刚.种植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问题与分析[J].河南农业,2014,(05).

上一篇: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技术和经验探讨 下一篇:建筑电气工程建设中能源节能技术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