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轨道交通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研究

时间:2022-04-17 05:50:11

基于风险管理的轨道交通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研究

摘 要:通过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覆盖轨道交通全过程的质量管控体系,在轨道交通产品整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控制和运营维护等四个环节的有效管控,可以实现轨道交通整机产品全过程、全要素的质量监控和可追溯性,从而有力地保证产品质量和按期交付。

关键词: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轨道交通行业

中图分类号:F5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168-02

在中国,全国60%以上的旅客周转量和70%以上的货运周转量依靠铁路运输实现,铁路运输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旅行需求、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工具。城市轨道交通更是以“低碳、环保、节能、高效”等特性成为了公共交通运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14年北京地铁年乘客量突破34亿人次,2016年4月29日,北京地铁单日客运量达1 269.43万人次。因此,作为完成交通运输任务的承载主体,轨道车辆的安全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要求,质量安全风险成为轨道车辆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最基本要求和必备条件,作为服务于大众的移动运输装备,每天数以亿万计的旅客乘坐高速动车组、普通铁路客车、地铁、轻轨、现代有轨电车等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轨道车辆是否安全,其质量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广大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质量安全轨道交通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确保轨道车辆的运营稳定,保证广大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创造舒适、绿色出行环境,通过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覆盖轨道交通全过程的质量管控体系,在轨道交通产品整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控制和运营维护等四个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了轨道交通整机产品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质量监控和可追溯性,从而有力地保证了产品质量和按期交付。

一、质量安全风险的界定

所谓质量安全风险,是指车辆运行中发生的可能危及旅客人身安全的行车事故或造成换车、停运、救援等导致车辆必须立即退出运营服务的重要性能故障,包括但不限于车辆重要受力部件的裂纹或断裂、车外安装部件脱落、转向架热轴、车辆火灾、车辆间分离以及牵引制动系统重大故障等。

质量安全是轨道交通车辆的生命线和基本属性,所谓以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的、覆盖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模式,即在IRIS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系统整合整机产品实现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控制和售后运营四个环节,通过质量安全风险的识别、分析、改进的循环过程,综合运用RAMS、质量门―里程碑―控制点、FRACAS等多种方法,并在焊接、粘接等特殊过程,依照EN15085、DIN6701等国际通行标准进行管控,以达到保证整机产品质量满足要求,达到在线运营车辆安全稳定的最终目的。

二、轨道车辆质量安全风险点

根据轨道车辆的生产实际,其质量风险主要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资采购、运营维护等四个阶段出现,因此对质量安全风险项点的识别、分析与控制也主要在上述四个阶段进行。根据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控制特点,主要分为前提控制、过程控制、后果控制三类。

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主要是通过控制点把每道工序进一步细化为关键控制点,然后根据细化的关键控制点的质量特性赋予监控等级,监控点一般分为四类:检查点(E点:Examnation point)、审核点(R点:Audit point)、停止点(H点:Hold point)和见证点(W点:the witness orders),根据质量风险的大小来决定控制点的分类(如下页表所示)。

在轨道交通产品的物资采购环节,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和采购产品质量管控两个环节,涉及了产品研发设计、现场工艺策划、生产制造、质量检验和运输交付等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其中包含与多个供应商间多个接口,其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都非常复杂。

综上,轨道交通产品的物资采购环节的主要风险有:一是新产品未经验证或验证不充分;二是首检中出现统计学中的第二类错误,未发现采购件存在的质量问题或其生产工艺存在的漏洞;三是供应商批量生产的产品与首检通过样件质量存在重大差异;四是批量生产时供应商未经批准私自更换关键零部件;五是供应商的产品结构变更未经设计部门批准等。

三、轨道车辆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一)树立以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的、覆盖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模式的新理念

第一,推进以基于风险管理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通过覆盖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体系,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方针,解决质量保证和按期交货的问题。第二,树立按质量计划、业务流程进行质量管理的科学理念,克服不讲流程,只求进度,不具备条件就开工、没有检查完就进入下一道工序的不负责任的生产方式。第三,树立每一个环节都精心细致、讲求标准和方法的精益管理理念,克服了过去推着干、将就着干、凑合着干,有问题再说,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执行不到位的粗放式管理的陈旧落后模式。第四,树立以质量、以核心技术来赢得未来市场的蓝海战略的理念,克服红海战略中,以靠压低价格去与竞争对手较量的简单数量的拼杀观念。

把轨道车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管控和运营维护作为核心环节来攻克,在实际生产中,每一步都一丝不苟地严格按风险管理的要求进行精心操作,将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深入贯彻到每一个过程和每一名职工身上。

(二)基于L险管理的模式,以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控

为了能够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评估风险,同步采取措施,实现质量持续改进,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形成以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的、覆盖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模式,作为轨道车辆研发设计、生产过程、采购控制和运营维护的核心控制手段,完善组织保证、文件策划、体系运行、激励机制四方面的内容。

在项目执行中,依照产品实现过程中研发设计、采购与供应商管控、生产过程管控、运营维护管理等环节的不同特点,在每个环节的重要质量管控点和子过程,分别组织识别安全风险项点,并根据风险点的级别,通过不同等级的措施加以控制,并在项目节点进行全程的跟踪和验证,确保措施取得实效,所有风险点得以有效控制,从而实现了产品实现过程的全要素的有效管控,在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时,主要基于如下原则:

1.车辆安全运营主导原则。为满足轨道车辆“五防”(即防燃轴切轴、防配件脱落、防车辆火灾、防制动故障、防高压系统故障)和相关法规的要求,根据轨道车辆产品质量特性,结合生产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各要素,通过冗余设计和相关实验:整车试验包含启动加速试验、动力制动特性试验、惰性阻力试验、横向运行稳定性试验等验证产品设计结构和整机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传感器,对高速动车组各子系统实时监控,主要是温度、速度、加速度、压力、安全环路和自动保护,实现自监测、自诊断、自决策,保证轨道交通安全可靠运营(如下图所示)。

2.故障导向安全的原则。故障导向安全原则是铁路设计的最根本的安全原则,该原则是指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以特殊的方式做出反应并导向安全,具有导致减轻以至避免损失的功能,以确保行车安全。

按照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对过程进行三步骤分析:

第一步,潜在故障分析:运用隐患识别分析、FEMCA(故障模式、影响及失效性分析)。

如上图 轨道交通安全监控系统等工具,对可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和对项目进度造成影响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设置不同等级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控想点,并在设计、生产制造、测试、运营维护等环节进行全过程预管控。

第二步,产品故障分析:利用TRIZ和FTA等相关方法,收集有关产品故障数据,辨别危害类别、来源、严重度、频次和探测度,计算RPN,并给出改进方案和措施。

第三步,风险管理:评估风险等级,制订风险减轻预防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把风险降低到合理的程度,做到提前发现、提前预防、提前应对,以确保满足车辆安全性要求。

3.基于“现场、现车、现物”生产的“三现”原则。基于“三现”原则,通过过程审核的方式查找项目执行和产品实现过程的薄弱环节,对质量安全风险监控项点进行监控,为“质量安全风险监控项点的设置和检查表的编制提供依据,同时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并组织进行整改。

上一篇:办公建筑中的非正式交流空间 下一篇:氟铃脲悬浮剂流变模型的判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