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生评师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17 03:26:33

影响生评师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3119份(来自独立网络终端2398份)匿名问卷和某高校某年级连续四个学期生评师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生对生评师工作的看法,对教师教学最关注和最讨厌的因素,并重点研究影响评教过程的因素,对已有生评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影响生评师结果的因素,匿名评价、实名评价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出有效对策,确保评教实效,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评价;生评师;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匿名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10-02

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广泛开展了一系列评教活动,主要的评教方式有: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企业评价、督导评价、主管部门评价等。通过研究分析,在诸多评价主体中,学生评价是关键,学生是教师教学直接的感受者也是最终用户,所以学生评价更能有效反映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评价的构想效度最高,84.54%的学生认为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是有必要的。

本文采用网络调查问卷,以纯匿名、学生自愿的方式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学校开展生评师工作的看法及学生对实名制评价、匿名制评价的意见,了解实名制评价模式对学生表达真实评价意图的影响。通过对某高校1~3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共采集获取有效问卷3119份,其中来自独立终端的问卷2398份(同一IP、同一电脑或移动设备只保留一条有效评价结果)。本文以来自独立终端的问卷数据作为分析样本。

一、影响学生评价的因素分析

(一)主观因素

1.学生个人因素。学生评分的高低与专业、年级、班级等有较大的关系。通过对某高校(在校生规模8800人)某年级(年级学生人数约3000人)连续四个学期生评师数据进行分析表明,专业之间学生评分差异较大,实践性多的专业比实践少的专业学生打分整体偏高。下图为某年级连续四个学期各专业学生评分均值趋势,最上面的折线表示评分均值最高,最下面的折线表示评分均值最低。

从图1各折线左右趋势明显可得,第一至四学期,学生随着学习时间推进,从一年级进入二年级,在生评师过程中,学生评分数值呈明显下降趋势。一年级打分比二年级高,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逐渐增多,对知识的需求在逐渐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期望值也逐渐变高,所以生评师打分呈下降趋势。

2.教师个人因素。网络匿名调查数据表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能主动与学生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学到东西、教师作业布置及是否按时批改并反馈给学生等因素是学生在生评师过程中最关注的因素。据调查数据分析,在生评师过程中,学生给教师打高分的主要原因,即学生最关注的因素依次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幽默风趣、主动与学生交流、课堂能学到东西、适当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与反馈等。而学生给教师打低分的主要原因,即学生最讨厌的因素依次是教学枯燥乏味、照本宣科、与学生无交流、教学态度差、课程难度高听不懂、教学组织混乱、不布置作业或作业不批改不反馈等。

(二)客观因素

1.评价方式。匿名评价、实名评价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在实名评价模式中,学生因担心自己的评价结果会影响教师对课程成绩的打分,或对实名模式下的种种顾虑,在评价时会影响真实意图的表达。调查数据表明,44.12%的学生表示,匿名评价结果会与实名评价结果明显不同,匿名评价更能如实表达自己的评价意愿。让学生在匿名评价、实名评价两种模式做选择时,82.78%的学生表示更愿意采用匿名评价。另外,匿名评价对学生是否参与评价没有约束,但94.14%的学生表示在匿名评价方式下也能按要求完成生评师工作。

2.评价途径。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开展生评师工作的时间和途径对学生是否参与生评师工作有较大影响。目前大部分高校生评师工作集中在期末进行,规定时间、一门课程、一次性评价,评价途径多为教务系统网站单一平台。传统生评师工作评价时间固定、操作平台单一,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度。据调查99.38%的学生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完成生评师工作,所以研究支持移动网络终端的网络化评价平台,让评价主体能使用不同的终端随时随地进行评价操作,支持按教学内容(单元)评价等,“多平台、自由时间”的评价模式,可充分激发评价主体的参与度。

3.评价结果的反馈。参评学生中,80.92%的学生表示想知道生评师结果,评价结果是参评人员普通关注的信息。目前部分高校的生评师结果主要用于对教师授课能力的考核,结果一般不反馈给学生,或只反馈一个具体得分,没有文字性的评价意见,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评价意见的落实情况等后续进展无从知晓。学生在生评师过程中,对教师做出了评价,但不知道最终的评价结果,使部分学生认为此工作只是一种形式,进而影响学生对生评师工作的参与度。

二、生评师结果有效性策略研究

要提高生评师工作的实效,主要应该考虑评教过程的便捷性、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多样性、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评价结果反馈的实时性、评价问题落实的有效性等。另外,为充分采集学生的真实意愿,还需提供匿名评价模式,评价数据的合理优化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主要措施如下。

1.设计便捷的平台,匿名实名相结合。设计基于移动网络终端的评价平台,使操作过程便捷,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参与生评师工作。调查数据显示,72.50%的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完成数据提交,82.78%的学生更愿意采用匿名评价,表示匿名评价更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2.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根据专业、年级等差异性,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生评师过程中,对所有课程设置同一套评价指标,未能充分考虑课程性质、授课学生群体、专业类别等之间的差异性,应针对上述不同因素设置多套评价指标,重点设置有利于发现存在问题、对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有指导意见的指标,使评价要点更科学合理。另外,评价指标不宜设置过多过细,描述不要过于专业,要使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词语精简描述。评价指标引入学生自评内容,如“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自评、课后对课程学习所花费的时间、作业完成情况、是否预习/复习等”。营造“教”与“学”的和谐氛围,起到引导、矫正与推动教与学等多方面的功能。

3.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二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学生打分整体降低表明,学生进入高年级后,随着个人知识的积累,对知识的需求,对课堂获取知识的期望值在提高,希望在课堂上能学到更多东西,提高实践技能。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考虑队伍的稳定性,如部分教师主要承担二年级的课程,平时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使教师的授课能力、实践技能和经验等有充分的保障,较好的满足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提高对课程的满意度。

4.评价结果实时反馈并跟踪落实。调查表明,影响学生对生评师工作认可度及参与度的主要因素中,评价结果的反馈、评价意见的落实情况是学生最关注的因素。80.92%的学生表示想知道生评师的结果。学生提交评价意见后,应第一时间将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师据此做出改进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若学生提交了文本性的评价意见,则授课教师的整改情况要实时发送给学生。评价工作结束后,将综合评价结果分别反馈给授课教师和参评学生,教师可以查看所有评价自己的学生提交的评价数据,学生可以查看自己评价的所有教师的最终评价结果。

三、结语

影响生评师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为评价平台的便捷性、是否匿名评价、评价结果是否及时反馈。另外,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优化等问题可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改进完善。专业、年级、学生等评分差异性可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指标的合理设置,在对评价结果优化时也需要考虑。学生最关注和最讨厌的因素,对所有授课教师都有参考价值。高校应通过改进完善生评师工作,让学生评价、教师整改、结果反馈等系列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真正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敏,张丽.大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2]舒存叶,张海萍.网络环境下同伴评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2).

[3]孟凡,王远伟,黄巧俐.影响我国大学生评教结果的因素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4,(3).

[4]吕小迅,邹晓宏,杨羿,张瑛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10).

[5]郑旭辉,刘进,宁满秀.影响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绥化学院学报,2013,(8).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学汉语文课 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