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4-17 01:34:0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自主参与意识;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2―0046―01

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已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教学重要理念之一,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全员平等参与”为目标的。但是,纵观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会看到,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仍然很薄弱,课堂上教师当主角的现象还很普遍。该如何改变这样的情况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影响小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因素

1. 学习动机是影响小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因素之一。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影响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而兴趣是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条件。

2. 学习态度影响小学生的参与表现。许多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认真的态度,大都认为只要认真听讲,即使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是好学生。其实,课堂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对于教师的问题和任务,学生是否认真去思、去做、去悟就体现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3. 缺乏预习复习意识。课前和课后的参与完全由小学生的自主性决定,但现在好多小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几乎没有课前参与,课堂上只能被动参与了。

4. 在教育观念上,有的教师放大甚至神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作用。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用学生适合参与的方式,导致小学生出现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化倾向。

5. 在教学模式上,很多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固有模式,扮演着主导角色,甚至很多教师都不相信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这在无形中扩大了教师的职权范围,大小事都是教师自己完成,学生只是观赏教师“独角戏”的群众。

以上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平等的学习伙伴,创造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而不是教师一个人自导自演。

二、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意识的策略

1. 转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教学观念是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认知,这种理念和认知对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有较大的影响。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真正让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强化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2. 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个教师的课感兴趣。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来自教师精深的教学业务和精湛的教学水平。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不仅要精神饱满,语言简洁,同时要微笑教学,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启迪学生。教师要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注重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从而在课堂上建立一种无拘无束、融洽友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3. 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堂参与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设计课堂参与活动时,要清楚地认识到男女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并加以激励,尤其是对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更要给他们选合适的表现机会,在知识的索求过程中,让每个学生能经常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仅仅是引导人、领航人,自己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

4.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发挥主体功能。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之间的融合,不仅使语文学习的天地更为广阔,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内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带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到课堂,互相传阅,并利用班队活动课、早读时间让他们交流。鼓励学生多读书,引导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语文能力。课外,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查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主动学习。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W中,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只有当小学生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时,课堂才会变得有生命力,知识才会得以传递和拓展。

上一篇: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下一篇: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打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