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展开

时间:2022-04-17 11:04:09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展开

实施新课改以来,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中学得到了很大发展,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物理课堂引入了新的境界,并且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在物理教学实际中,要用好多媒体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慎用多媒体,使之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1.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重课堂生成

有些教师应用的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备课笔记的复制。上课时,教师只是一步步按照课件设计的进程进行演示,不能随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多媒体的演示程序,课堂中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多媒体既定的程序中去。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完全是由多媒体课件的程序控制着。这样,不仅学生的思维训练过程受控制,而且教师的思维与讲解过程也受到控制,课堂缺少开放性和灵活性。并且问题的答案也是预设好的,而学生的理解和回答有很大差异,尽管教师能肯定学生的答案,但不能把有创意的答案随时放入课件中向全体学生展示。长期如此,学生的心里有了依赖性,都认为不管回答与否下一张课件就有标准答案。学生不积极思考,能培养他们的思维吗?即使思考了,也回归于单一的答案当中,思维能发散吗?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课堂的生成,即课堂是一个动态的活动场所,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在知识点的生成过程中把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设计进去,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不能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学生操作实验

许多教师怕上实验课,一是嫌麻烦,尤其是农村学校,实验器材不够全,还得自己寻找替代实验器材;二是担心实现效果不够理想,实验现象往往和课本描述的不太一样,不能让学生信服。于是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辅助动画、Flas来模拟实验,这样做,尽管学生看清了实验的演示过程和操作步骤,但除此之外,学生什么也没有得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都没有参与到实验活动当中去,何以谈得上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实验课已失去了真实的意义。当然,有些实验在课堂中是不可能操作的,如电磁波的传播、摩擦起点中电子的转移、原子核的裂变等,用模拟实验学生就便于理解,所以模拟技术是为了补充现实条件的不足,不能什么实验都用多媒体技术代替。

二、巧用多媒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用之适时

(1)抓住学生思维发展需求时机。当学生探究问题思维的拓展遇到障碍时,应当让学生充分进行思维活动,自主提出疑难,待山穷水尽时再出示精彩的课件,进而激发其主动解决问题的激情和动力。(2)抓住学生感情需求时机。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不失时机地应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最适宜产生情感共鸣的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2.用之适时

即多媒体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活化和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在实践中,应避免两个误区:(1)以形象代替想象,容易造成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不足;(2)过分追求声像效果,容易造成学生分散注意力,使学生无法专心于视听多媒体所蕴含的教学内容。

3.用之适度

适度指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尽量不用。多媒体手段有许多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有弱点,千万不可滥用。要正确把握多媒体课件演示总量的度。那种用计算机屏幕代替黑板,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满堂灌”形式。要注意把握课件与学生、课件与课本知识点结合的度,有针对性地适度选择那些适合学生特点和实际水平的内容加以使用。

4.用之有效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是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包括两层意思: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是借助多媒体手段让教师教得更轻松省力;从学生角度来说,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多的信息,学到最多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哗众取宠而追求表面热闹,要坚持原则,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倡实用、高效。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索过程,激活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亲历实践、探索的过程,感受探索中的乐趣,激活创新意识。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物理学家科学探究的经历,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和思想,加深理解,发现规律,并从中体会到物理的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过程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现牛顿非凡想象力的几个情景:牛顿坐在树下,发现苹果落地,思考:“为什么熟透的苹果会向地面落下,而不向上运动(引导学生不要轻易‘放弃’一些熟视的日常现象)?”肯定存在有某种力促使苹果落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如果苹果树长得足够高,长到月球那样高,熟透的苹果仍然要落向地面。“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地(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地面上任何平抛运动的物体终要落地(速度越大,射程越远),月球不管以多大的速度运动最终都要“落地”(如果地球表面是个大平面,课件动态展示落地情形)。若地球变成圆球状呢(提出假设问题)?展现月球要落地的动态情景(速度越大,射程越远,以致落不了地)。牛顿非凡想象力给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前提下,学生深刻体会牛顿卫星原理图,同时坚信地球是个球状体,这样就能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总之,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多感临境性和构想性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显示出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强化了学生注意力,有效促进物理教学改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城北中学)

上一篇:师者,如何“传道授业解惑” 下一篇: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