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时间:2022-04-17 09:14:20

浅谈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上如何高效利用40分钟,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体会,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思考。

一、课堂中要有激情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课堂上,教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要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把爱心留给学生,平等对待,真心实意,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以此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用自己真情与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高效课堂中,更应如此,才能达到高效的目的。

二、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有成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还要动手实践,同学之间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如在学习“去括号”这一节内容时,新教材首先提出了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小明是怎样计算火柴棒的根数的。我让学生充分思索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先自己试着摆。其中有与小明摆法相同的是:

在这些图形中,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了3根,那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4+3(X-1)〕根。也有与小颖相同的另一种摆法是:

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是用4根火柴棒搭成的,然后再减多算的根数,得到的代数式是4X-(X-1)。

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前两式〔4+3(X-1)〕、4X-(X-1)去括号整理后的结果看,两个代数式是相等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议一议,并与同伴相互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观察到的结果,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通过学生的操作,思考,表述,交流,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兴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又如:我在讲“从不同方向看”这一节内容时,让4名学生分别坐在4个不同方向来观察同一个物体(水壶或茶杯),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物体形状画下来,然后再和同伴交换看法,猜一猜哪幅画是谁画的,画者坐在哪个位置上。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物体图形是不一样,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景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构思设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效运用影像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氛围。例如初中教材《黄金分割》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配乐欣赏着名油画《蒙娜丽莎》,观察“蒙娜丽莎的头和两肩在整幅画面中的比例”,以此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觉得她那么美丽呢?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知道了黄金值为生活创造了美,从而也挖掘了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再比如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向学生提出“有一张厚为0.1毫米的纸,将它对折1次、2次后有多少毫米?对折20次呢?相当于多少层楼高?”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新教材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有了很大的改进,我在讲授“生活中的图形”一节时,用多媒体打出各种各样的图,有圆柱体的,圆锥体的、正方体的、菱形的、球体的,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点、线、面的相关知识,感受到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再用生活中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跟生活和社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如在“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节里,就出现了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的内容,展现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师让学生亲自从事这一游戏,深入观察日历中“数”的规律,从而利用这一规律列出方程,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随时可用。

五、尝试整合数学教材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基础,我们就有必要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整合,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这种方法适合的题型。新教材给了教师更为广阔的空间,它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创造性的适用教材。例如人教版19.3节梯形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整合习题,设计六中常见的梯形辅助线画法,把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

通过高效课堂的尝试,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显着的发展。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参与,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新颖独特的问题,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

上一篇:评课也要“与时俱进” 下一篇:巧用素材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