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异性纤维的来源及解决措施

时间:2022-04-17 06:56:09

1异性纤维的来源

异性纤维的来源有以下几个环节:棉农采摘交售棉花时,使用化纤编织袋等非棉制品口袋盛装棉花,并用非棉性线、绳扎口; 地面晒花时,容易造成动物毛发等异性纤维和其他杂物混入棉花;棉花收购、加工单位把关不严,在收购、上垛、加工喂花三个环节未对异性纤维进行严格挑拣、把关,以致异性纤维混入加工后的成包皮棉;棉花采摘工人没有进行采摘前的质量意识教育,只注重数量不管质量,不进行“四分”工作;缝制包装时用有色化纤绳。

2解决措施

异性纤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管理问题,因此要加强管理人手,从源头把关,做出以下几条操作性强的规定:

1)在棉花采摘、交售环节,禁止使用化纤编织袋等非棉布口袋,禁止用有色的或非棉性线、绳扎口。

2)在棉花收购、加工环节,发现混有异性纤维的棉花,必须挑拣干净方可收购、加工。

3)加强对异性纤维的检验。籽棉收购时要倒包检验异性纤维。加工、交接各环节也要进行异性纤维检验,各负其责,层层把关。

4)加强标准宣贯力度。各有关部门及棉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宣传异性纤维的根源、危害性及标准中关于异性纤维的严格规定。教育棉农,加强管理,做到家喻户晓,让棉农充分认识异性纤维的危害,从而自觉采用棉布袋采摘、交售棉花、推广高架晒棉。

5)加大对异性纤维问题的质量监督。各级专业纤检机构对申报的异性纤维的检验将及时受理,维护棉纺企业合法利益,促进纺织工业健康发展。

6)拓宽棉花收购渠道后,收购单位要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异性纤维混入棉花。

7)建立健全棉花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企业的软件建设,实行层层控制,责任到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3国内外异性纤维清理技术状况

近几年,由于异性纤维问题日趋严重,由此引起的经济纠纷时有发生,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从目前国内外棉花异性纤维清理技术状况看,异性纤维在线检出装置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采用的是光学检测,即采用高分辨率高速扫描彩色线阵CCD数码摄像机,对棉纤维进行扫描,发现异常计算机发出命令,驱动执行机构快速响应气阀的动作来完成;另一类采用光电传感器检测,这种形式因其局限性,多采用在棉条或纱线的通道上。

4解决异性纤维的基本思路

1)异性纤维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印度、巴基斯坦、印尼都同样存在严重的异性纤维问题,只要存在人工采摘就不能彻底杜绝异性纤维现象。目前竞争日趋国际化,而我们的对手则日趋自动化。有些细微的异性纤维肉眼很难分辨,不用仪器检验是不行的,这些都已经应用在国内外棉纺厂开清后的工艺中,从技术上讲是比较成熟的。从设备投资规模看,国外设备需100万左右,国内的也要50万元左右;从清理效果看,虽然能清除70%~80%,有的甚至更高,但还不能彻底取代人工挑拣。

2)采取人工挑拣+机械设备粗检+光电精密检排的清理模式,即充分利用便宜的劳动力资源解决籽棉中大部分异性纤维,使用简单的机械原理清除余下的部分异性纤维、配备较精密的光电检测设备将皮棉中残留的异性纤维基本清除,这样基本满足纺高支纱的要求。

在新棉即将上市之际,为彻底杜绝异性纤维,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技术措施,开发新技术,结合国内外一些较成熟的清理技术,就能攻克棉花中的异性纤维这一难题。

(作者单位:承德市纤维检验所)

上一篇:进口面料就是好货色? 下一篇:人民币加速升值引爆“恐单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