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约课堂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时间:2022-04-17 04:37:51

在简约课堂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摘 要]

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追求学生理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诉求。历史的简约课堂要做到简达、简实、简严、简至。

[关键词]

简约课堂;历史思维;价值诉求

历史是什么?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意义在哪里?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E.H.卡尔认为:“历史是一种特别的概念,它构成了人类的理性。”那么,从这里出发,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就是应该变得更加富有智慧,能够探求历史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理性,能够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能够从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训指导现实。这种对人类理性的追求和建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充分利用历史课堂,发展学生的思维。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追求理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诉求。

我国已故历史教育专家赵恒烈教授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获取历史启示,提高历史素养,就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历史思维能力,它是一种历史的认识活动,在这种历史的认识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科学的历史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用它来考查和解决历史问题。这是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传统的历史课上,历史教师偏向于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史实本身,过分强调历史人物的成长作为,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分强调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接受和记忆。即使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完完整整地传输给学生的倾向仍然存在。因此,对历史是什么的本质追问就决定了简约历史课堂的价值诉求:关注学生的历史思维。

顾泠沅在《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一书里讲过这样一个事情。有教育家曾经对优秀的高中生和史学家面对同一则史学材料时的行为进行比较。比较采用了一则北美殖民地时期的英军中尉日记,结果发现,中学生和史学家在阅读材料时的角度和方式是最大的不同。中学生从头看到尾。史学家先看日期,分析与事情发生的联系,同时对日记是否可以作为史料产生质疑。两者阅读方式的差异实质体现出来的是历史思维能力水平的差异。因此,就这个现象而言:学历史,首先是学怎样进行历史思维。教师在历史课堂上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历史思维,培养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否则就无从在历史课堂中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就无法通过历史课堂培养出有独立见解、批判思维的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生态仍然是老师拼命讲,学生拼命记。老师不假思索,照本宣科,滔滔不绝。学生不假思索,紧张劳碌,照单全收。这样的课上完了以后,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为零。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首先都要将自己从纷繁复杂的具体史实中跳出来,梳理出历史发展的脉络,探寻出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本质。而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头脑清晰、要言不烦。要做到这样,就需要构建历史的简约课堂。

历史简约课堂的“简”与“繁”相对。但简约的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简约的课堂应该符合:达、实、严、至四字要求。即简达、简实、简严、简至。

一、简达

简达,简要通达。“省理辨疑,时称简达。”简达的历史课堂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此其一。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此其二。不是教科书上的所有结论都是对的,不是教师所讲的都是对的。这应该是简达课堂构建的第一要义。

例如,在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时,笔者的家乡南通具有非常丰富的地方史资源。末代状元张謇和他的大生纱厂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微缩标本。因此,人教版教科书也使用了这则史料。而事实上,研读大生纱厂的史料就不难发现,大生纱厂在一战结束后仍然维持了相当高的利润,原因有很多,其中它的地区优势和创办者的特殊背景是重要原因。而大生纱厂的衰败也不是因为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主要是由于大生集团的规模太大,其他行业的盲目扩张拖累所至。因此,课堂上显然不需要连篇累牍地讲个不停,出示一张大生纱厂利润简表,学生就可以质疑教科书结论。在质疑探因之后,教师的思维点拨可以峰回路转,从大生的特例和多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再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认识到教科书的结论是建立在大多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的,所以教科书的结论还是对的,值得商榷的只是以大生为例在典型性上需要推敲而已。因此,简达课堂看起来是简单地勾勒了一个问题,其实,是教师进行慎思之后,对材料进行深度的解读,才能够在简达的历史课堂上,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二、简实

简实,简要切实。“经义简实典古,有补世教。”简实的历史课堂要落实历史学习的基础目标。在选取典型的基础之上,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流程进行简化。内容不宜多,追求最朴质、最精当的才对,铺陈知识,罗列观点,对学生来讲,除了死记硬背,毫无所得。例如,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教材从一直讲到大革命的失败。内容繁杂,如果照本宣科,不加简实化处理,是很难在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的。在2012年南通市区评优课比赛中,大多数选手都没有能够讲完。讲完的选手也是匆匆忙忙,浮光掠影,完成任务而已。实际上,如果进行深入思考就会发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如果抓住“新”字为线索,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在这节课中体现的是有了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革命形式,从而进行了新的革命实践。这样的简实课堂实际上同样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把新学到的历史事实放在与其他诸多历史事实的关系,揭示新历史事实的本质,形成历史概念。……”所以,简实课堂看似简化,实则厚重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建构了学生的史识的形成,而不仅仅停留在史实本身。

三、简严

简严,简朴而严谨。简严的历史课堂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事实上,在我们平常的很多推论中,凡是那些没有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推论、性质都属于经验,这就是说,它们实际上是在同过去经验有某些固定的结合或相吻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期望的习惯。凡是两件事总是联系在一起时,比如雷声和闪电,就思维而言总有这样的倾向,即闪电过后,我们总期望着雷声的到来。”这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中论述经验思维和科学思维时提出的一种现象。事实上,在简严的历史课堂上,显然需要教师进行科学思维的引导。在讲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时。对于井田制,学生明白了教科书的概念,这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笔者在课堂上追问,这种国有制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公有制。这就是学生犯了经验思维的错误了。国有不等于公有。奴隶社会国王代表国家占有土地,所以这里的国有其实是王有,从本质上讲是私有。同时,教师又要讲清楚,国有同样不等于私有。在社会主义中国,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国有从本质上讲是公有,因为此时广大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简严的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品质。

四、简至

简至,简练而周到。简至的课堂指教师在追求课堂简约时绝不为求简而有所疏漏。不仅简,还要周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胸中有丘壑”。既要做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还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尤其要能够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此,教师首先要有思维,要会思维,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例如,在讲重庆谈判时,一个很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向学生展示在1945年8月14日、8月20日、8月23日发给的三封电报。从这三封电报中,设计好问题链,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出很多相关的信息。首先可以看出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态度,双方的意图和较量。再深入分析,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更进一步还能够认识到“当历史事件由个人意志开始自然地运转时,不管这意志是‘伟人’的还是普通民众的,历史学家必定深入个人意志的背后,探究那些使个人意志、行为已经发生的原因。……虽然历史从不重复自身,但历史呈现着某些规律性,容许某些概括,这可以当做是未来行动的指南。”

“在讲课中,教师和学生达到了最亲密的接触。指导儿童的活动,激发儿童求知的热情,影响儿童的语言习惯,指导儿童的观察等种种可能性,都集中在讲课上。讲课的方法是对教师能力的严峻考验。”因此,教师只有摆脱纷繁芜杂的表象,追求发展学生思维的实质,才能够真正实现历史学科培养目标的本质追求。大道至简,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不可任性。只有构建简约而彰显思维的历史课堂,才能实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价值诉求。

[参 考 文 献]

[1]【英】E.H.卡尔著陈恒译.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赵恒烈著.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约翰・杜威著.我们如何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上一篇:关注学生发展 构建课堂文化 下一篇:请准备好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