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借贷中的风险防范

时间:2022-04-17 04:03:43

浅析民间借贷中的风险防范

民间借贷以其灵活便利的借贷方式,日益成为民间融资的重要渠道。但随着借贷越来越普遍,借贷金额越来越大,借贷运作过程中形成的风险也比较突出,成为影响民间融资市场稳定的不安定因素。调查组经查阅交口县人民法院近年来的借贷纠纷案卷,发现民间借贷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张冠李戴,借款人故意写错姓名。2002年5月,交口县康城镇农民张根祥向朋友李炳龙借款20万元,约定1年后归还欠款及利息。但张在欠条上故意将“张根祥”写成“张根样”,到期后,李催要借款时,对方却以借条名字不对为由拒绝归还,李只得借助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二,声东击西,借款人故意错误落款。李某向邢某借现金5000元,并向邢某出具借条一张:“借到李某现金5000元……”,后邢某持该借条向人民法院李某要求还款,李某当庭辩称此借条证明邢某借其款5000元,反要求邢某归还现金5000元。后经证实,当时邢某要求李某签名时,李某把本应写在现金5000元后的借款人名字故意写在“借到”二字后面的空白处,致使欠条出现歧义,以达到不还借款的目的。

第三,浑水摸鱼,借款人故意混淆“收”和“借”。2006年3月,王某向刘某借款70000元,为刘某出具条据为:“收条,今收到刘某70000元。”结果双方发生纠纷时,王某称给刘某所打收条是刘某欠其70000元,由于刘某给他写的借据丢失,因此他才为刘某写了收条。

第四,暗渡陈仓,数字不用大写。2007年4月交口县双池镇个体工商户文某向张某借款3万元用于周转,由于文某识字不多,要张某写好借条后自己签名。随后文某见借款金额无误遂在借条上签了字。后张某持文某签名的欠条文某归还借款13万元。文某有口难辩。后查明,张某在3万元前稍留空隙,在文某签名后在空隙处加了“1”。

第五,偷梁换柱,找人。一种情况是在借款时借机离开现场,让其他人代自己写借条,再则以不是自己笔迹为由拒绝还款。另一种情况是借款人先以自己不识字为由找人写好借条,然后拿此借条去借款。双方谈妥本金和利率后假装写借条,乘其不备将别人写好的借条交出,等对方索要借款时,则以借条不是他写的为由拒绝还款。

第六,故伎重演,重复抵押。2007年交口县建设局职工崔某以在建的集资房作抵押,向张某借款15万元,工程完工办理好房产证后,又以房产证向刘某借款20万元。崔某将所借资金拿到手后销声匿迹,两个借款人都凭借据,主张房屋的所有权。双方纷争激烈,目前尚未判决。

第七,李代桃僵,蒙蔽对方。2007年5月,125立方的小规模生铁冶炼企业面临关闭,身为个体企业老板的李某以技术改造为由,向交口县辗子沟村民王某(借贷专业户)以时值800多万元的铁厂抵押借款200万元,借款期限3个月。王某不懂政策,只见其经营状况良好,双方成交。随后铁厂关停,借款人移居别处,王某到手的仅是一张借据和一堆废铁。

凡此种种,民间借贷的风险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为维护民间融资市场的稳定,维护借贷双方的正当权益,建议民间借贷运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手续要健全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时,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没有证据的请求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民间借贷多发生在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之间,有些人碍于情面,不要求借方写借据。一旦出现赖债结果就无据可依。即使对方写好借据后,也要仔细审查内容,看自己和对方的姓名以及借款金额(大写)、还款时间等要素是否吻合,对方笔迹是否真实并加摁手印。

第二,利率要合理。199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法(民)发(1991)21号通知印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不依照法律规定而擅自抬高利率的做法,即使借贷双方明确约定,法律也不予保护。

第三,催款要及时。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明确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这就是说,借款到期后的2年以内,债权人不向债务人要求归还的,超过2年,法律是不予保护的。所以,债权人应当及时催讨债务,如债务人当时不能归还的,应要其重写借据,限期归还,这样债权才能得到法律的维护。

第四,随时了解和掌握政策。要全面了解借款人长期以来所从事的经营项目,最大化地保证借款的合法用途,必要时要在借据上注明借款的具体使用项目。对有可能用于私挖滥采、制贩爆炸品或借款用途不明的,不能借给。否则用于违法行为的借款,不仅借款得不到偿还,还极有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大额借款用途则要咨询工商、经贸及环保等部门,详细了解项目的发展前景,避免因政策因素造成资金损失。只有将民间借贷行为自觉地纳入国家的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借贷行为的合理合法,也才能得到法律的有力保护,有效杜绝借贷行为的政策性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其中,梁晓军为课题组长)

上一篇:企业海外上市理论综述 下一篇:政府规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