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作品的选取与分析

时间:2022-04-17 03:03:41

【前言】试论音乐作品的选取与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试论音乐作品的选取与分析

一、作品的选取

在白山与松水之间,广袤的黑土地上孕育出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刚健中正”“、清丽秀美”蕴发的“生生不息”之气象,懿化出个性鲜明、形象鲜活的吉林省地方音乐文化,其斑斓多姿的音乐艺术形式已逐渐被人们所熟悉。这些极富亲和力的“乡音”般的曲调,是在吉林大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内心深处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这些色彩浓郁、个性独特的“乡音”深深地感染着身在吉林或曾在吉林生活的人们,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思乡恋土之情。但凡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音乐,往往具有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与推崇,这就是地方音乐的魅力。建国以来,反映吉林地方音乐风格特色的音乐创作以传统文化精神作为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结合中、西方音乐创作与编配技术,成为丰富地方音乐文化资源。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高超的创作技法,完美地反映出了吉林省地方音乐文化特征,并且享誉全国,有些作品甚至在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分类研究众多作品后,选取、尚德义、张式功等几位作曲家创作的典范之作作为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先生一生创作了360余首(部)音乐作品,涵盖交响曲、民族管弦乐、民族器乐独奏与重奏、西洋乐器独奏与重奏、舞剧音乐、歌剧音乐、声乐作品、戏曲音乐、戏剧影视剧配乐等多种体裁形式。丰富的创作量与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在吉林省作曲家中名列前茅。作为整体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先生的两首小型器乐作品入手,概括其中吉林地方音乐形象塑造的方法与特征。为何选择《风雪爬犁》、《驷马铜铃》作为研究内容?首先,由于这两首作品的音乐形象设计精巧、旋律中充满吉林乡土气息,是研究吉林地方音乐之佳作。其次,两首作品在国内外具有非凡的影响力。1978年全省汇演,两首作品分别获创作奖与指挥奖。自首演至今一直活跃在国内民族音乐表演的舞台上,每次演出翻场不断。在台湾、新加坡等地的中国民族乐团也曾多次公开表演,得到国内、国外观众的喜爱。因此,《风雪爬犁》与《驷马铜铃》二首乐曲逐渐成为先生的代表性曲目。音乐学领域中的多位专家学者曾对两首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如著名音乐理论家乔建中先生将这两首作品列入“60年代我国民乐创作的代表性曲目之一”,将之誉为“一代名曲”。

二、小型器乐作品本体分析

在旋律进行方面,梆笛旋律主要采用跳进的方式,尤其是将五度跳进运用在最显要的位置,使音乐开始就充满动力性,成功地塑造出了清快、脆亮的音乐形象。板胡旋律则主要采用极进和小跳的方式,并在局部使用大跳进行,使旋律走向平稳,表现出柔美的气质。在节奏方面,建立在小快板速度基础上,梆笛旋律采用大周期“长短长”的节奏布局,并在后面的长音中采用富于笛子特色的颤音处理,增强较长时值的律动性。伴奏部分的扬琴采用十六分音符的均分律动方式演奏持续音,制造出了奔跑的艺术效果。随后,胡板旋律则采用小周期的“长短长”的节奏布局,突出了旋律的歌唱性特征。伴奏部分的扬琴先采用八分音奏节奏作陪衬,后变回十六分音符,在追求足够的稳定性表述后,再次提升音乐的律动性。音乐在陈述中形成“动静动”的动力布局格式。在音色与音区方面,采用梆笛与板胡两种音色先后出现,在吹管乐器梆笛的清亮音色后,采用拉弦乐器板胡,并在高音区使用,使旋律在高亢、明亮、甜美的音色中得以完美表达。通过两种音色的反差,使音乐在整体音色保持明亮的同时,产生了“一刚一柔”的对比,成功刻画了“刚柔并济”、“粗犷中略带一丝细腻”的东北猎人形象。乐曲的逻辑性强、结构严谨,从旋律、织体、音色、力度等方面在音乐发展过程中与曲式结构密切联系,形成完美的统一体。音乐从始至终地展现出强烈的画面感,这种由“风雪、爬犁、猎人”构成的音响形象富有浓郁的吉林地方色彩。

作者:刘清明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上一篇:略说单簧管特点与运用 下一篇:探究地方音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