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4-17 02:57:13

重视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摘要】应用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师,都存在着与学生

的生活相脱离的现象。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永远是数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本文谈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

的数学应用意识;利用数学应用题,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

学的能力。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能力

教育家黄炎培曾提出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研究表明大多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后存在有知识、少能力

的现象,因此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果把数学教学变成教、学

、做紧密结合的特殊课堂,将课内外、主导与主体、知能结合起来,效果就十分显著。课堂教学要转换思维

,形式上灵活多样,使之集知识、能力、创造、审美教育于一体,启迪学生学会生存、学习和创造。因此,

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

一、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摆脱纯演绎数学的模式,尽可能再现数学发现的基本过程,以及数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是我

国数学教材改革的方向。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每章节前的插图、引言,章节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以及章节后的实习作业等,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都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许多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在心里上觉得数学知识的深奥和神秘,从而在心理上畏惧数

学。心理学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把抽象的

数学知识置于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赋予数学生活气息,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从感情上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将会极大地降低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例如,函数概念,一直被学生认

为是深奥的,很让人害怕的一个概念。其实函数模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于是就引入大量的实际例子。如

:到市场上买猪肉时,猪肉的数量与所付的钱之间的关系,早上到早餐店买包子时,包子的个数与所付的

钱之间的关系,回家时行走的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等,当其中一个量确定以后,另一个量也被唯一确定

,像这样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

函数关系,这样函数的概念就被生活化了,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变得通俗具体,学生就学得轻松愉快。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中,不少是反映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的。如读一读“

谈谈储蓄的利息”,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与市场经济有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

实习作业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一条途径。如学完《统计初步》后,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

到社会上调查情况,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二、利用数学应用题,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对学生在实践调查中搜集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建立数学模型,如水利、交通等问题可化为代数方

程组等。通过建模活动,能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一些数学应用题,引导学生抽象建模,

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在选题时,应注意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同时又不乏科学性和趣味性。

下面是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选编应用问题的对照表:

解应用性数学问题,关键是将实际问题的本质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求方程(

组)、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函数的最值;解直角三角形等),再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求解得出实际问题

的答案,程序可用下图表示: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可采取开设应用数学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

力。如进入八年级下期学习以后,同学们都将学习和掌握相似形的知识。一天,艳阳高照,我对同学们说

:“这节课我们到学校操场上去上,同学们带上你们认为有用的测量工具,去测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

到操场以后,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测量起来,由于事前我没有给任何提示,全班五十多位同学,

除有四位同学不知所措外,其他同学都找了不同的“参照物”——有以自己身高为标准量影子;有以米刻

度尺为标准量影长;有以小树为标准量影厂。我在一旁观察他们,指导他们,协助他们,心里泛着甜蜜的

滋味:我的学生渐渐长大了!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次测量活动,还意外的使好几个原来基础较差的同学补

上了这一课,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有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亲自做一做,是不会清楚、明白的。只有实践

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信编著:《中小学课堂教学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马忠林主编:《数学方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盛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1999年版;

[4]杨骞,《着眼于数学应用的数学教学改革》,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9 ;

[5]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6]毕渔民 孙文英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S].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走进生活,走进数学 下一篇:盐类水解实验的改进及改进后的"五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