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重读

时间:2022-08-13 10:31:04

最近听四名教师同课异构《小石潭记》,一名学生说从课文第三段可以看出柳宗元想到自己命运坎坷产生了不寒而栗的心情,教师却不置可否。另一名学生将第三段概括为“岸势之险”,教师没讲任何理由,干脆将答案纠正为“岸势之奇”。笔者认为,两名教师的评价折射出教师对教材解读缺乏自觉和自信的不足。学生的答案有其思维中的语境意义,而教师需要的往往是自己备课中的标准意义。这语境意义与标准意义之间有差异,有赖于师生之间的对话以达成共识。而共识的形成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教师的解读(实际是教参的结论)“征服”学生的理解。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启发下,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思考,以实现教学相长的境界。

柳宗元用“斗”“蛇”“犬牙”来形容小溪,恐怕不是为了写小溪的“奇”,而正像学生所说是为写小溪的“险”,以表达自己不寒而栗的心情。因为蛇、犬牙都容易让人联想到凶险,犬牙尖利,狗以之咬人的时候是不做声的,非常凶险。蛇在我们的审美经中,也往往与凶险相联系。而“斗”,如果是指北斗星,则容易让人联想到道教中用以解释命运的说法。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等。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们的生命被分属于七个星君所掌管,各人根据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另外,道教中还有“南斗主生,北斗主死”的说法。所以这“斗”无论指北斗还是南斗,都可以与人的命运相联系。正是由小溪的曲折蜿蜒想到自己凶险曲折的人生道路作者才用“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来形容小溪。

从作者情感变化过程看,对小溪的观察感受正是由乐到忧的转折点。从初闻石潭水声“如鸣佩环”的“心乐之”到突感“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坦然披露了自己情感落差之大。但导致情感变化的小石潭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心情不同,其感受就不同,从而对其描写也不同。“为坻,为屿,为,为岩”没有任何形容和修饰,只是白描式的罗列,但因为有前文“心乐之”的统摄和后文“青树翠蔓,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的渲染,怪石嶙峋、参差不齐的石岸透露的是美不胜收的欣悦,是曲径通幽、奇景迭现的惊讶。问题是还是这“青树翠蔓,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到了后文却成了“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作者感受转折的“焦点”在哪里呢?就在这第三段对溪身和岸势的感受。在这里由于视点的变化,溪流曲折蜿蜒的形状,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坎坷命运的联想,才有了迥异于前的感受,才有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的形容以暗示险象环生的政治命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官永州期间的作品。柳宗元被贬官的原因是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而新上任的宪宗皇帝跟他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就被贬为邵州刺史。既而被贬为永州司马。不到半年,柳宗元的随贬老母就离开了人世。从《小石潭记》可以看出,他一旦从自己刻意营造的美景中清醒过来,仍不免悲从中来,让抑郁凄寒的心境占了上风。

这样看来,学生的答案比教师的答案更切合文本的真意,可惜教师心中只装着自己的标准答案,以权威的姿态否定了学生的个性解读。教师评价不当与教学参考书没有提供相关解读有关系。翻遍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从“课文研讨”到“有关资料”,唯一对此有所涉及的“有关资料”中《〈小石潭记〉赏析》文中的一节文字:“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形象逼真。”[1]什么叫“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成功何处?分析者鲜有从情景交融的角度以阐释,只是以印象式的溢美之词取代扎实的分析,结果使得奉教参为圭臬的执教者一旦遇到无“考”可“参”的情况,就无力长善救失了。

参考文献:

[1]成曾樾《赏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张小明,山东高青县实验中学教师。

上一篇:读写结合是低学段轻松写话的基本策略 下一篇:生活情境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