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街头画家

时间:2022-04-16 08:56:17

马来西亚的街头画家

在马来西亚的许多城市中心广场附近,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街头艺术家在这里搭个画架,风雨无阻地给人画像。他们的素描画得很好。少女的甜美、男孩的戆憨、老妪的沧桑、老汉的倔强……在他们手中只需寥寥几笔便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街头画家的用具很简单,仅仅是一两根铅笔、一盒彩色原料、一块画板、几根炭精和几幅用来做广告的明星画像,这些画家从清晨一坐便直到黄昏,是悠闲的,也是充实的。

这种街头艺术,让我联想起了巴黎,波恩,罗马和北欧的一些城市中有很多街头画家、歌手等,他们给人的亲近之感,宣染出来的人文艺术气息,早已超过艺术的本身,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和文明的一部分。

画家们一般自己坐在一个简易的木凳上,而为顾客准备一个沙滩椅,地上放一些也许是自己以前也许是别人画得比较好的画作为广告,以招徕顾客。一幅画一般收20马币,彩色再加10元,加框再加5元。他们有的是国内美术学院毕业的,并且从事多年的专业工作;有的刚学画不是太久。大多数人都是有一定的功底的。

在街头画家中大都是马来西亚本地人,但也不乏有外籍画家,

由于经常到广场来看这些画家们作画,我认识了其中的一位女画家,她叫罗兹,马来籍华人,40多岁,来这里画画好几年了。

她有2个女儿,一个在大学读书,一个在美国留学。丈夫是印度人。

罗兹告诉我,她出生在马来西亚,成长、就学于马来西亚和日本。同许许多多海外第二代、第三代的华人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对于她的意义是既模糊又难以把握的。她清楚地记得少年时,徘徊于“中国人”与“马来人”之间的那种痛苦――当个人民族身份与国家身份相互不认同时的那种两难与孤立的处境。她说这让生活在那里的华人有了一种坚韧的自强意识――谁都不能依靠,只有自立。

虽然她早期的画作更加关注个体――人的精神状况,并且已颇有成就,但罗兹在年届不惑之时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从前的创作方式,她认为把西方的艺术观念运用在东方人身上总显出不自然、不和谐。她此后的艺术致力表现一种宁静、感性化的生活。题材也由沙捞越的土著女性转向了城市人物和风景。这可能源于罗兹精神深处的东方情结。她说这让她深深品味出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把这些融于她的绘画理念,便是注重人与画的品格,以及对人性的永不绝望。

马来西亚人对街头艺人十分友好,路人和旅游者没有一点看不起他们,眼中只有羡慕和欣赏的成分。艺人们也落落大方,没有一点自我卑屈的感觉,似乎也并不在乎人家给钱与否或给钱的多少,有时甚至怀疑他们是以此作谋生的手段还是仅为了弘扬艺术?谁又能保证多少年之后这些人中不出现几个梵高、莫奈、达芬奇之类的名人大家呢?

上一篇:车生活 车乐趣 下一篇:青年画家李昱成与他的百米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