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电站设备走出去看对外承包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4-16 07:06:47

从上海电站设备走出去看对外承包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电站设备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有关方面统计,最近几年我国电站设备行业通过在海外承接工程获得的订单不断上升。2003年至2006年我国在海外承接的电站建设项目合同金额分别为12.1亿美元、31.1亿美元、29.6亿美元和62.4亿美元,平均年增长36%。电站行业已成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样,经过近几年的海外拼搏,上海电站设备已成为上海“走出去”群体中的龙头企业。

然而,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当前,我国电站设备“走出去”面临着难得的大好机遇,但同时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

一、上海电站设备“走出去”实现了量和质的巨大变化

谈起电站设备,人们自然会想起号称我国燃煤电站设备制造业三大巨头之一的上海电气电站集团。该集团是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大核心板块。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逐渐深化,该集团不断加强国际战略合作,探索“走出去”路子,实现了境外业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借船出海”到独自去海外承接项目的变化,可以说是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3年以前,集团先后在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国承接过电站项目,不过是作为分包商“走出去”的。从2003年开始,集团集中瞄准东南亚市场,成功地承接了孟加拉国普库利亚2×125MW和印度玛尔珂3×25MW两个火电站。在此基础上,进而奋力跟踪大项目,终于在2005年实现了较大的突破,一举拿下了印度瑞兰斯2×300MW和越南广宁电厂一期2×300MW两个大型火电站工程,合同金额为6.25亿美元;2006年,集团又成功拿下了越南广宁二期2×300MW火电站,印度金达2×300MW火电站和印度哈瑞亚纳2×300MW火电站等三大项目,合同总金额达12.1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该集团又在印度拿下了海萨2×600MW、金达4×300MW、罗萨2×300MW等三个火电站项目;在坦桑尼亚签下了4×50MW火电站的EPC合同。这四个项目的合同总金额达10.5亿美元。至今,该集团在海外承接的火电站成套项目总装机达908万千瓦,累计合同金额达41.97亿美元。

二、我国电站设备“走出去”面临难得的大好机遇

有关方面公布的资料表明,当前中国电站设备在海外面临难得的大好机遇,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未来三到四年,我国电站成套设备在这一地区的市场份额预计可达25-50%。其中,四川东方、上海电气、哈尔滨动力三大巨头约占80%。

南亚、东南亚经济增速较快,而电力建设欠帐较多,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各国都在抓紧电力规划和建设,尤其是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等六国的装机增长速度更快。估计2006年至2010年间,这六国的装机增速可达8-9%左右,年增2000-2500万千瓦,五年内,将合计增加1.2-1.3亿千瓦(见表1)。

三、挑战总是伴随机遇而来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发后的技术优势,以及近几年在海外建立的信誉,使上海电气电站集团面临的机遇越来越多。据了解,今年前来该集团洽谈项目的外国代表团络绎不绝,其中有8个国家的电力部长级代表团。然而,面对这么多的机遇,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的决策层却表现出十分的理智和冷静。

挑战总是伴随机遇而来。实际上,我国电站行业“走出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人民币升值势不可挡,对企业压力加大。国际火电设备工期通常在30-35个月以上,2007年签订合同,2009年交货是常事,EPC项目执行期会更长,可达三年,其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估计会达到5-10%以上。目前,中方报价通常是工程总承包800美元/千瓦左右,而日本企业的整个电厂工程总承包已从以往的1200美元/千瓦,主动降至900美元/千瓦左右。随着人民币继续升值,中方的报价会继续上升,价格优势将逐渐丧失。

其次,出口运输成本、国际钢材成本、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等因素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前,一台汽轮机价格为5000万,现在可能是9000万了;以前,一台锅炉价格为9000万,现在则约为15000万。

第三,我国企业之间恶性低价竞争的现象依然存在,不仅导致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和企业利益遭受严重损失,同时也因质量低劣而影响国家的形象。例如今年8月21日印度《金融快报》报道披露,印度电力局下属的中央电力局最近公布了一份报告,对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发电站的关键设备的质量表示担忧。该报告是在对印度Balco公司在Korba市的一家热电站进行调查后得出上述结论的。该电站共四台机组,供货方是中国的山东某电力公司等。调查发现,该电站第一台机组高压涡轮的转子曾因发生故障,被迫更换;第二台机组锅炉管道的泄漏率超过正常值两倍等。

四、面对挑战,积极应对

面对挑战,上海电站行业的选择是坚持“走出去”。他们的理由如下:

第一,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上海电站行业有实力和能力走出去,特别是在电站行业,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相对优势。

第二,国内电站工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为例,国内业务占公司业务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少,反之国际业务占比越来越大。2004年以前,公司国内业务占80%,国际业务占20%;2006年国内业务占40%,国际业务占60%。今年1-7月国内工程项目一个也没拿到。“走出去”为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使企业摆脱了困境。

第三,走出去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现在电站设备国产化程度很高,除三大主机外,还带动涉及40多个配套产业链的设备和部件出口。可以说搞一个大型电站项目可以养活许多企业,解决十几万人的就业问题。

第四,面对风险,上海电气电站集团认真探讨积极防范的对策:

一是合同货币多元化,争取对方以欧元等货币支付工程和设备款项。

二是在走出去的形式上不强调一定要搞EPC。以在印度的项目为例,上海电气电站就不搞EPC,而是搞BTG,即Boiler(锅炉)+Turbine(汽轮机)+Generator(发电机)三位一体的成套设备总包。因为印度对我国工程和劳务人员进入设有许多限制,而当地的工人工作效率不高,做BTG可以避免土建工程拖拉所造成的远期外汇风险。另外,BTG总包比单项设备出口的附加值要高。原来一个锅炉出口价格为1000 RMB/KW,而以BTG方式出去可加上技术、软件和总装等服务,价格可达 300-330 USD/KW。

三是不搞低价竞争,以防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等。

五、推动对外承包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其他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几乎与电站行业相同。一方面国际工程市场面临大好机遇。从ENR 最近公布的国际承包商前225强2006年总的国际营业收入可以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发展态势。2006年225强海外项目营业收入剧增,达2244.3亿美元,比2005年的1894.1亿美元增长了18.5%。而另一方面,汇率风险、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市场无序竞争等,也是其他工程承包领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ENR 一位权威人士最近在一篇文章中针对这些情况表示“令人担忧”,并指出“工程估价和风险评估或多或少类似于赌博”。面对这些问题,深入探讨如何保持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更有必要。

(一)企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一是要研究制定规避风险的措施,如在对外报价时要充分考虑到物价、人员成本提高和汇率变化等因素;又如,在对外承包的方式上和合同货币的确定上,应采取灵活的选择。二是要从降低境外工程管理和施工成本方面进行探索。有关专家做过调查,我国工程的管理和施工成本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要学习发达国家承包商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三是不能持有侥幸心理,搞低价竞争。因为赌博式的低价竞争,最终受害者还是企业自己。

(二)政府和金融部门要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它与“引进来”战略同等重要。对外工程承包是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载体,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之一。据有关专家采用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对外工程承包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带动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如果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增加 1 亿美元, 则中国 GDP 增长 3.15 亿美元以上;如果将工程项目所引致的后续出口和后续技术贸易也纳入到统计中, 则对外工程项目对中国 GDP 的带动度比上述估计还要大,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每增加1亿美元,则当年中国GDP可增长4.9亿美元。

多年的实践表明,那些能带动我国成套设备、产品及材料出口的产业,如通讯、石化、化工、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等,通过对外承包工程方式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十分明显的。近年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金融和保险部门对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在当前企业遇到以上种种问题和挑战的情况下,政府和有关金融机构能否在以下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呢?

1.要尽快解决在外汇管理方面的瓶颈。

当前,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结算和核销依然在效仿对外贸易的模式,这对我国工程企业境外项目的核销带来诸多不便。对企业而言,退税与核销是紧密相关的,核销涉及项目的结算。因此,核销影响企业的退税。为此,建议国家外汇管理局要针对对外工程承包的特点,尽快制定更具操作性的结汇核销规定。

2.要加大国家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

第一,目前,金融机构为企业开具各类保函(包括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质保期保函等)的费率相对较高。根据目前上述各项保函的基准费率,以合同额为1.5亿美元、执行期为三年的电站项目为例,企业支付的各类保函费用为467.4万人民币。如合同金额为5亿美元的项目,则企业要支付2337万人民币的各类保函费用。为此,金融机构是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方面,加大保函政策支持力度,尽量为企业减负,建立科学的保函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是否可以在国家对外经济合作专项资金中工程贷款贴息的基础上,考虑增加对履约保函进行补贴的政策性支持。

第二,应当继续降低走出去企业的融资成本。国家进出口银行近年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优惠贷款和优惠利率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在目前人民币继续升值的情况下,建议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如提高优惠利率的档次,使能够带动我国机电成套设备出口的项目也能享受船舶出口的优惠利率。这方面,日本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企业出口信贷利率很低,其利率还不到我国进出口银行的三分之一。

第三,放宽出口信贷资金的审核条件和开具保函的额度。经常走出去开拓市场的企业,特别是承接大项目的企业,往往流动资金十分紧张。目前,银行在对企业贷款项目审批时受到多种限制,这就影响企业的授信额度。因此,无论是政策银行还是商业银行,都应研究如何放宽出口信贷资金的审核条件,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在保险方面,企业在境外开发的项目多了,还受到银行和保险公司提供保函额度的限制。为此,建议进一步放宽条件,增加单个企业累计开发项目的保函额度。这将有效地推进企业海外业务的拓展力度。

第四,提高融资申请和开具保函审批工作的效率。融资和开具保函审批时间过长,是当前走出去金融服务环节中存在的非常突出的问题。以往,由于融资和开具保函的审批流程过长,造成因项目不能如期进行而引发国外业主诉讼的情况时有发生。企业热切希望金融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能否为买方信贷也开“绿灯”?目前,除出口优贷项目外,企业只是在申请卖方信贷时才能享受到进出口银行的优惠利率。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往往希望采用买方信贷的模式,而进出口银行在买方信贷中是市场化操作的。通常采用的利率模式几乎没有国家优惠政策的体现。为此,许多企业呼吁进出口银行也为出口买方信贷开“绿灯”,享受优惠利率,以提高工程报价的竞争力。

第六,采取与一般出口不同的退税政策。出口退税下调,对企业影响较大,尤其是对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带动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企业影响更大。这样多少会影响我国工业支柱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建议在出口退税政策方面能采取与一般贸易不同的政策。

3.通过双边渠道解决我国工程人员工作签证方面的困难。

一些国家对外国的工程和劳务人员的工作签证设有限制。如印度,给予我人员的工作签证期限仅为3个月,人员在工程期间必须多次出境申请签证。这样,经常会延误工期,并增加成本。为此,建议通过双边渠道解决我国工程人员工作签证方面的困难。

(作者单位:上海外经协会)

上一篇:市场选择渐多 公私合营趋旺 下一篇:中国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的构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