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金缘吉丁虫的综合防治

时间:2022-04-16 06:01:40

梨金缘吉丁虫的综合防治

梨金缘吉丁虫属于鞘翅目,吉丁甲科。别名:金缘吉丁虫、梨吉丁虫、金缘金蛀甲、板头虫等。在北方大部分果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梨、山楂、苹果、桃、杏、樱桃、槟沙果等。

1 危害特点

幼虫于枝干皮层内、韧皮部与木质部间蛀食,被害处外表常变褐至黑色,后期常纵裂,削弱树势,重者枯死,树皮粗糙者被害处外表症状不明显;成虫少量取食叶片,危害不明显。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体长13~17毫米、宽5~6毫米,体纺锤形略扁,密布刻点,翠绿色有金黄色光泽。前胸背板和鞘翅两侧外缘有金红色纵纹,故此得名。头顶中央有1条黑蓝色纵纹,触角锯齿状11节黑色,前胸背板上有5条黑蓝色纵纹,中央1条直而明显,与头顶纵纹相接。鞘翅上有9~10条纵沟和许多隆起的黑蓝色短纵纹,翅端锯齿状。小盾片梯形短宽,后缘中部略圆突。腹背蓝色有微绿光泽。

2.2 卵

扁椭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4毫米,初乳白色,后变黄褐色。

2.3 幼虫

体长30~36毫米。扁平淡黄白色,无足。头小、黄褐色,大部缩在前胸内,口器黑褐色。前胸最宽大,中、后胸窄而短;腹部明显较胸部窄,细长、10节,分节明显,末节钝圆。前胸背板和腹板中部有淡褐色圆形的骨化区,背板中央有1深色“∧”形凹纹,腹板中央有l“l”形纵凹纹。

2.4 蛹

长15~20毫米,纺锤形略扁平,初乳白色,逐渐变黄,羽化前与成虫相似。

3 生活习性

华北地区2年发生l代,以各龄幼虫于蛀道内越冬,故发生期不整齐。寄主萌芽时开始继续危害,3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约30天。成虫发生期为5―8月。成虫白天活动、高温时更加活跃,受惊扰即飞行,早晚低温时受惊扰却假死落地。成虫寿命30~50天,羽化后10余天开始产卵,多散产于枝干皮缝和伤口处。每头雌成虫可产卵20~100粒。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初孵幼虫先在绿皮层蛀食,几天后被害处周围皮色变深。逐渐深入至形成层,进行螺旋形蛀食,被环蛀1周后常造成枝干枯死。8月以后可蛀食到木质部,秋后于蛀道内越冬。老熟后蛀入木质部做船底形蛹室并于室内化蛹。一般土壤瘠薄、管理粗放、树势衰弱、伤口多的树受害重。主要天敌:蛹有2种寄生蜂,幼虫有1种,此外还有白僵菌、啄木鸟等。

4 防治方法

4.1 捕杀

成虫发生期清晨震落捕杀成虫,树下铺塑料薄膜便于集中,隔3~5天震1次,效果较好,此法经济、简便易行。

4.2 清除死树(枝)

成虫羽化前及时清除死树、枯枝,消灭其内虫体减少虫源。

4.3 刮粗翘皮

果树休眠期刮粗翘皮,特别是主干、主枝的粗皮可消灭部分越冬幼虫。

4.4 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

避免产生伤口和日灼,可减轻虫害的发生;保护啄木鸟和寄生性天敌,发挥它们的自然控制作用。

4.5 药剂涂干

成虫羽化初期枝干上涂刷果树常用药剂如80%敌敌畏或40%乐果乳油、马拉硫磷乳油、菊酯类药剂或其复配药剂200~300倍液,触杀成虫效果良好,隔l5天涂1次,连涂2~3次即可。

4.6 喷施杀虫剂

成虫出树后产卵前树上喷洒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700~8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

2 000倍液,毒杀成虫效果良好,隔15天喷1次,喷2~3次即可。

4.7 被害部抹药

幼虫危害处易于识别时,可用药剂涂抹被害部表皮,毒杀幼虫效果很好,可用80%敌敌畏20倍煤油液或80%敌敌畏乳油5~10倍液、40%辛硫磷乳油8~12倍液。

4.8 注干法

试用长效内吸注干剂,可用YBZ-Ⅱ型树干注射机,注入长效内吸注干剂,也可用直径4~5毫米钢钉在距地面50~80厘米处斜向45°打孔,孔深3~4厘米,然后再用橡皮头滴管或兽用注射器注入注干剂。用药量计算可借用林木计算法,即先量树干胸径,然后换算或查出直径,每厘米直径注入药量0.5毫升,直径10厘米以上树木,应通过试验适当加大药量。这种方法除防治苹果串皮虫有效外,还可兼治其他蛀干害虫如天牛和介壳虫、蚜虫等。

上一篇:柑橘缺硼和硼过量之矫治 下一篇:黄肉猕猴桃新品种‘金什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