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20例临床体会

时间:2022-04-16 05:52:59

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20例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情况。方法 比较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组( 简称传统组)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简称点式剥脱组)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愈合和感染情况。结果 传统组有效率为95%,点式剥脱组有效率为96.7%,点式剥脱组有效率优于传统组,但二者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点式剥脱组在手术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短及伤口感染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二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手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 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入选标准 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隆起、迂曲、扩张,甚至曲成团块状,站立时尤为明显,患肢常感酸、沉、胀痛、易疲劳、乏力、或伴有下肢水肿、皮肤色素沉着、瘙痒、皮肤变薄、溃疡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出血、丹毒等并发症。下肢静脉功能实验: 深静脉通畅试验( Penhes 试验) 阴性、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Pratt试验) 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现、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Trendelenburg 试验) 均是阳性。实验室检查: 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通畅。

1.1.2 排除标准 深静脉不通或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

1.2 一般资料 120 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即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组( 简称传统组)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简称点式剥脱组),每组各60例。其中传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2~73岁,平均51岁,病程2~19年,平均11.6年;点式剥脱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28~83岁,平均53.4岁,病程3~23年,平均12.1年。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 3 治疗方法 传统组: 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在腹股沟韧带的下方切开皮下脂肪层,寻找大隐静脉主干,并分离大隐静脉近端各分支,逐一结扎切断后,在距股静脉0.5cm处将大隐静脉钳夹、切断,行贯穿缝合结扎,将大隐静脉远心端插入静脉剥离器,暂时以丝线控制出血,向小腿方向缓慢推进,当进入内踝上方后切开一小口,远心端切断大隐静脉,近心端结扎于剥离器上,进而将大隐静脉抽除[3] 。曲张的静脉侧支另做切口剥离,较大的交通支亦另作切口结扎。点式剥脱组: 常规皮肤消毒,嘱患者站立使大隐静脉呈现曲张状态,标出迂曲扩张的静脉并使用碘酊固定,腹股沟部手术方法与常规方法相同,常规方法解剖大隐静脉至主干,切断结扎所属分支,大约在距股静脉0.5cm 处切断大隐静脉主干,近端双重结扎,远端可切除大隐静脉一段主干大约3~4cm,然后缝合伤口,在做标记的部位做大约3~5mm小切口多个,再切开皮肤,用蚊式血管钳作钝性分离,使曲张静脉充分暴露,并用一把闭合的血管钳从静脉后方穿出,用另一把血管钳紧贴皮肤横夹提出静脉,边分离边剥脱曲张静脉直到静脉无法抽出为止,然后切断静脉并结扎两个断端,缝合小伤口。为减少出血,可于切口远端放置止血带,调至适当压力[4]。

2结果

2.1治疗效果 120例患者手术出院后随访两年,复发者按无效统计。

传统组60例患者,痊愈5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点式剥脱组60例患者,痊愈5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7%,虽优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其他指标 传统组60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 90±10)分钟,住院平均时间( 8±5)天,术中失血(100±20)ml,手术切口平均长度5cm, 术后伤口感染8例;点式剥脱组60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 37±12)分钟,住院平均时间( 6±4)天,术中失血(50±10)ml,手术切口较小,除腹股沟切口外,其余切口长平均0.4cm,术后无伤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性疾病,我国人群发病率大约为8.6%左右,女性多见[4]。常见致病因素包括先天性因素如遗传及后天性因素如长久站立、女性妊娠、慢性咳嗽、便秘等。其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大隐静脉瓣关闭不全,尤其隐-股、隐-腘连接处的静脉瓣关闭不全,影响远侧及交通静脉的瓣膜,造成血液反流,静脉腔压力增高而出现血管迂曲[6]。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大隐静脉分段剥脱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传统术式,有效的降低了术后复发率,但该术式切口大,术中出血多易引发血肿,易感染,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术后容易留有瘢痕,影响美观[7]。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并切断了深浅静脉交通支,去除了隐-股静脉及深浅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血流返流,消除了小腿部多发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所致的静脉曲张因素,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与传统术式相比,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具有下列优点: ①术中出血较少,手术时间较短。②由于切口小,愈合后不易留下手术瘢痕,而且下肢皮肤因曲张静脉被抽剥而使外观光滑美观。③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④可去除所有的曲张静脉,从而降低局部复发率。⑤手术操作简便易行,适合基层医院和低年资医师操作。

综上所述,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切口小、美观、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同时,手术方法易于掌握,利于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开柱,刘振兴,张庆玮,等. 保留大隐静脉上段及三大属支的次高位结扎和剥脱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2,5( 2) : 123.

[2]李玉新. 100 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92

[3]俞慎林,乔正荣. 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术研究进展.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33( 1) : 60-64.

[4]吴在德等主编.外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14.

[5]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 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880.

上一篇:门冬氨酸钾镁治疗50例心律失常临床体会 下一篇:高血压脑出血350例外科治疗分析